王 鹏  >>  正文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对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的评述与分析
王 鹏
2024年04月29日

2024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93万亿元,超过了原有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报告一出,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我们以此为背景分析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的机遇

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如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金融市场创新推动了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碳排放权交易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为环保、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实体经济项目提供了更多融资途径。而科技金融是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风险评估的精准化和信用评价的智能化,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

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有望提升,为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份额的机会。为了支持企业的扩张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置设备、扩建厂房、招聘人员等,进而融资需求提升。

实体经济融资的挑战

尽管政策环境有利,但部分行业和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信贷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度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可能对实体经济融资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地产市场动态。地产市场的低迷可能引发市场参与者的担忧和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下降。这种信心下降会导致投资者对实体经济其他领域的投资意愿降低。

政府债务问题也可能对实体经济融资产生影响,需要妥善处理以避免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高额政府债务可能会使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不稳定,降低了政府的公共投资能力。由于政府财政支出减少,可能会减少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的投资,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银行应继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降低其融资成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持续加力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成分之间自然会有所更替,相关信贷需求也随之改变和调整。 例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持续推进,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会被逐步偿还;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将减少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贷。

为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供应链金融,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问题;绿色金融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推动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有机结合,为实体经济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通过与政府合作,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并积极地观测和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责任编辑:吕佳珊】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