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赟宗  >>  正文
揭穿抹黑“一带一路”的谎言
田赟宗
2024年06月06日

近日,巴西副总统将率领由多位部长组成的代表团来北京进行贸易和投资谈判。一位美国特使在巴西表示,任何考虑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人都应三思而后行,想清楚主权是怎么被剥夺的。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驳斥。

面对践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美方一开始便抹黑攻击,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基建计划以竞争抗衡,比如2021年6月美国推动提出G7版“重建美好世界”计划,2022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等。但这些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的价值观驱动、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有“民主”价值观输出绑定,而且需要真金白银的给发展中国家投资基础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口号响,落实难。最后,美方把重心放在抹黑攻击的虚假叙事上来。

“债务陷阱”是抹黑“一带一路”的惯用招式。典型的如2023年5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称,“一带一路”倡议看似性价比较高,但一些“全球南方”国家在对华合作中接受中国贷款,最终陷入债务危机。再如2023年7月,美联社炮制长文《中国贷款将世界最贫穷国家推向崩溃边缘》,污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而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国家才是债务陷阱的最大制造者。英国“债务正义”组织2022年发布报告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测算,非洲国家政府外债中12%来自中国,35%来自西方,尤其是西方私营机构。中方贷款利率为2.7%,西方贷款利率为5%,几乎是中方的两倍。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被美国灌下“新自由主义”迷魂汤,利用国际低利率环境大幅举债,2001年金融危机爆发,巨大经济利益被美西方巧取豪夺,阿根廷因无法还债被迫于2005年和2010年两次进行债务重组,至今仍受债务问题困扰,发展陷入困境。

相反,中国推动的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是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共同发展,中国始终基于公开透明原则同发展中国家开展投融资合作。中国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行事,尊重有关国家意愿,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一方借款,从未对任何国家逼债,不会在贷款协议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寻求任何政治私利,因而高度重视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始终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负担。根据2023年有关研究机构的报告,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缓债倡议框架下贡献的缓债额度超过G7国家的总和。2023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中心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投融资合作源于资金接受国的巨大现实需求,有助于解决当地发展瓶颈、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有望使全球实际收入增长最高3个百分点。

“主权剥夺”是抹黑“一带一路”的新伎俩。去年10月,美联社就抛出这样一篇文章,称非洲的肯尼亚、赞比亚,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向中国贷款后便落入“陷阱”,致这些国家的资源乃至主权“被中国控制”。今年美国特使更是赤裸裸地恐吓巴西被中国“主权剥夺”。

而事实上,美国才是最大主权剥夺者。先不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不惜背信弃义,单方面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企图剥夺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以及近年来美国为菲律宾“编排”的一场“南海仲裁案”闹剧,企图剥夺中国对黄岩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和相关海域的主权,也不说美国顶着联合国大会连续30次“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决议单方面对古巴持续60多年的制裁和经济封锁,长期非法霸占古巴关塔那摩基地120多年从事不可告人的勾当,继续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只听听美国的盟国澳大利亚的哀嚎:澳大利亚已成为美国可能发动军事行动的“印太南部基地”,“(澳大利亚)主权在美澳军事同盟的祭坛上被怯懦地牺牲了”。

相反,中国“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不搞唯我独尊;推动的是互联互通,不搞脱钩断链;追求的是合作共赢,不搞对立对抗。中国立足各国发展诉求,将对外投融资合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生产建设等领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拿非洲来说,多年来,中方帮助非洲国家新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有力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近百个双边合作机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到2030年,将每年为全球创造1.6万亿美元收益。很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更加有能力维护自身独立与主权。

明明是美国自己制造“债务陷阱”,搞“主权剥夺”,却将罪名强别于别国头上,真是颠倒黑白,这就是美国的霸道逻辑。为何美西方如此热衷于抹黑攻击“一带一路”呢?“某种意义上,这(共建“一带一路”)的确改变了游戏规则。”巴基斯坦盖洛普机构执行董事比拉勒·吉拉尼对《金融时报》说。这些建设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更加紧密。西班牙资深记者哈维尔·加西亚在新书《中国:威胁还是希望》里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充当全球霸主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但它拒绝接受这一现实。于是,美国就像章鱼般伸出触手,在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卫生、媒体、情报等多个领域攻击中国,……”

无论是“债务陷阱”还是“主权剥夺”,本质都是贩卖一种“中国威胁论”,阻碍“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步伐。其最终意图就是迫使发展中国家服从美国经济和金融体制之需,攫取战略利益,阻断发展中国家经济跨越之路,从而永久的维护和巩固美式单极霸权。

显然,要实现这种充斥着集团对抗、冷战思维以及自私的地缘政治算计的妄想,无疑是痴人说梦。(田赟宗)

 

【责任编辑:王辉】
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