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  正文
方言进留学生课堂:可行性与必要性
孙宜学
2025年02月17日

国际化办学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国际化都市,也一直将跻身世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作为自身发展目标。随着各地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但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仍需全社会形成共识,尤其是各高校等教育机构精诚合作,共同研究,资源共享,优化结构,充分发挥高校集群作用,在服务于国家整体留学生教育战略的同时,创造出留学生教育的地方特色模式。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集群优势的同时,实现各高校自身的发展机遇,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有效扩大当地留学生的整体招生规模和留学生教育特色。

留学生教育作为实现国际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是各地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工作。作为最集中、管理最规范的外国人群体,如何将他们培养成推动地方文化国际化的“联合国团队”,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主动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和教育界的关注。但因为留学生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留学生融入当地文化的渠道较窄,参与度低,尚未发挥出明显作用。鉴于留学生,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学中文为主,可以尝试从语言教学入手,通过推动方言进入留学生教学体系,打通留学生融入当地的入口,这样不但可助推各地的留学生教育更加健康、有序融合,而且可以使各地方言作为中文的有机组成成分,成为留学生理解地方文化、将来助力地方经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机构进驻中国,对懂中文包括方言的所属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熟悉中国国情、地方情况的外国人才的需求很大,这就客观上使地域文化成为吸引外国留学生的重要元素,也提醒各地注意发掘地域文化中的国际元素,推进与世界的接轨。地方文化为高校拓展留学生生源,以及国际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提供了土壤和机遇,尤其是培养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并适应地方文化的外国从业者,提供了进行语言教学和实践培养的机遇,也使当地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来华留学生到中国后最先接触的是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和语言(普通话、方言),进而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而要实现各地国际化建设目标,也需要各地不但要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也同时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土色”,即地方特色、地方味道,为各地的未来发展积蓄国际人才。

来华留学生总是以学习中文开始中国文化之旅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在国外大学学习中文的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的中文语言环境,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显然,语言学习的实效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留学生学习中文,即使同在中国,也受不同地区语言环境的影响。

以汉语为例。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汉语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也是汉民族各类型的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地方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方言词汇的差异往往能反映出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特征。

留学生在中国要学的首先是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以,方言教学并不是留学生教学计划的必要成分,如同全国所有的课堂都要求普通话授课一样。但众所周知,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中国共有130多种语言,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每一种方言文化也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的留学生,方言学习的需求会比较强,教育机构应顺势而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设方言课程,让有意向学习当地方言的中外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课堂。这样不但可以丰富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丰富性,而且可以更加直接地推动留学生们通过学习所在地的方言,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消除异国学习的陌生感,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这对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显然都具有积极作用。

方言教学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是提高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留学生从了解一种地方文化的角度来学习方言,与学习普通话并不矛盾。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应在避免方言的不利影响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发挥方言对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利影响,并借此提高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在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交际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习中文的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推动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文、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习方言,首先是留学生生活的需要。在当地的大学学习,留学生们每天早晨在路上买早点,和宿舍楼的阿姨、清洁工师傅打交道,到超市、商场购物,耳边一直听到方言,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这种比普通话还普通的方言产生了兴趣,生活在这种城市语言环境中的洋学生越来越觉得,不懂这种语言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学习方言,是为了更好地与当地的中国朋友交流。留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交一些当地中国朋友,他们会发现这些中国朋友其实生活在方言环境里,和家人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常常说方言,让不懂方言的外地人或外国人一头雾水,如同陌路。这些经历让他们觉得,要在当地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会说方言是必要的。否则就找不到“当地人”的感觉,更不可能融入学习所在的城市。

学习方言,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些留学生读书期间可能会渐渐感觉到当地文化的吸引力,希望毕业后能在当地找到发展的机会,如继续留在当地读研深造,或到跨国企业等外国驻当地机构工作。

学习方言,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地方文化的需要。有的留学生选择在某地读书,就是因为事先通过某种途径对当地已有所了解,或是地理位置,或是地方特色小吃,或是地方风俗,或是当地有自己的朋友等等。学习方言,有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研究自己已经喜欢上的当地文化。

当然,留学生学习方言的原因和动机各自不同,有的留学生是希望通过学习方言掌握更多的语言学习技巧,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也有的留学生本来就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地方方言有浓厚兴趣;也有的留学生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留学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

方言教学需要方言教材,在留学生教育领域,方言教材几乎还是空白。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专业研发团队,编写出能真实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简便易学、口径适度的应用型方言教材,并从方法和观念上带动留学生教材的改革。与此同时,基于当地高校留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留学生学习中文的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立足于当地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开发设计具有当地留学生教育鲜明特色的考试体系,在题型、内容、考试环节、质量评估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既适应考查留学生中文交际能力的实际水平,也可作为当地高校留学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评定标准之一。

【责任编辑:严玉洁】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