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下  >>  正文
纷雨遥思寄真情——清明致林觉民先生
说天下
2025年04月27日

作者:张婳婳

觉民先生大鉴:

久慕芳范,未亲眉宇。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迎着春光洒洒,荣泽华夏大地,再次翻阅《与妻书》,吾感受到笔墨中的字字千钧,句句滚烫。心潮澎湃之际,吾提笔写下此信。

百年已去,方巾上的真情仍清晰可见:是“泪珠和笔墨齐下”的哀恸难言;是“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祝福;是“不信有鬼却望其真有”徘徊于理性与爱的挣扎。先生在真挚的爱情宣言中,达成“小爱”与“大义”的平衡。真正令《与妻书》广为流传,成为珍贵的精神遗产的原因,吾想必然不是作为革命者的神化,而是面对矛盾与抉择时“英雄有情”的世俗化。

风华正茂之时执笔落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对时局的清晰认知让先生决意投身革命。黄花岗起义迫在眉睫,可起义已失先机,同僚放弃起事,吾曾不解先生归属的黄兴一路为何面对这必死的局面,仍要白白送命呢?但先生给出了答案:“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在起义的十来年前,谭嗣同也因“变法需流血牺牲”慨然赴死。但在读过《与妻书》后,吾想对妻子无法割舍的爱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也在冥冥中支撑着先生,咬着牙,往前进一步,再进一步。又逢春,三坊七巷里那株腊梅年复一年灿灿烂烂地怒放,暗香浮动间,勾勒出先生与夫人双宿双栖的佳影。含苞待放的不止是花蕊,亦是先生的殷殷期盼,更是朵朵天下真情。

依小辈拙见,国难当头,以死殉国需要巨大的勇气,逃避苟活是更为普遍的选择。先生受忠孝价值观的耳濡目染,又受革命新思的熏陶渐染,难免承受内心的煎熬之苦。或许先生诵读过孔丘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或许先生会想起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许先生怀揣着苏洵的“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无论如何,最后先生都射出了这发不容回头的箭。值得庆幸的是,洒下的热血的的确确地沃了中华,感染同侪;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的愿景真真切切地成了真,激励后生。

今日中国如先生所愿,强而不凌弱,遍地是民主自由。中国造重器、扬文化、探苍穹、潜海渊,昂昂然立于世界之林,民族复兴在即,不可不谓之大国。在世界格局中,吾国以友好姿态,与诸国共同发展,面对美帝的宣战也有反抗的勇气,一展大国风范。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是先生设想的“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这世上还有着千千万万名“意洞”:扶贫干部“俯身为孺子牛”,致小康、添幸福;法律工作者“法绳准天下”,护公平、全正义;边疆战士“清澈之爱只为国”,戍边疆、保平安。在未来,吾亦会成为万千“意洞”中的一员,踵武前贤,赓续家国薪火,勇担时代使命,以赤诚之心报效祖国。

又是清明雨纷纷,奠祖之余,国人缅怀先烈,追怀历史。每一个国人都对历史抱有温情与记忆。勿忘历史,不是浮于表面的墓前鲜花,是回望来时,指导今日,眺望未来。此刻灯火万家城四畔,春风送暖,且让春风送去问候,慰先生泉下有知。临颍依依,不尽欲白。

后学谨启

乙巳年春

【责任编辑:韩丰】
天下专栏百家争鸣,直击你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