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2025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区域、行业规划与建设新方向
王 鹏
2025年07月01日

一、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背景与目标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国为了加快推动制造业朝着更高水平发展,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这一行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能够引导企业逐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从基础级逐步向更高层级迈进。在2025年度培育行动中,除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以外,还特别设置了瞄向“全球领先的发展标杆”目标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工信部表示,将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将不仅仅满足于国内的发展,而是要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

二、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与评估新方向

(一)建设内容

强化数据治理与系统建模 要求企业开展工厂级数字化规划与数据治理,推动虚拟工厂建设,实现工厂数字化交付。在传统制造业中,数据往往是分散的、缺乏有效管理的。而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数据治理是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利用。例如,在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虚拟工厂建设则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物理工厂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虚拟工厂可以在实际生产之前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验证,减少实际生产中的错误和成本。

全流程数字化覆盖 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五大环节,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确保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在工厂建设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工厂布局的优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物流效率。在研发设计环节,采用智能化设计工具可以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软件,可以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在生产作业环节,通过部署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管理环节,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计划、生产进度、质量控制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在运营管理环节,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安全可控与智能化工具应用 广泛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应用智能化设计工具和管理工具,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据统一管理和协同。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安全可控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确保所使用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同时,智能化设计工具和管理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设计和管理水平。例如,利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可以对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提高设计和生产的效率。

(二)成效评估

技术经济指标提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需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这要求企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例如,在生产效率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在产品质量方面,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符合高质量标准。在能源消耗方面,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点状智能化探索 鼓励企业在关键环节开展点状智能化应用,为后续升级奠定基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某些关键环节率先开展智能化应用。例如,在生产线上的某个关键工序引入自动化设备或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该工序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这种点状智能化探索,企业可以积累智能化建设的经验,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为后续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三、政府对不同地区、行业的智能工厂建设规划

(一)区域规划

重点区域倾斜 对工业增加值排名靠前的省份(如前10位)分配更多卓越级智能工厂推荐名额,鼓励先进地区率先突破。这些工业增加值排名靠前的省份通常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通过给予更多的推荐名额,可以激励这些地区的企业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的步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通过重点支持这些地区的卓越级智能工厂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升级,例如南钢的JIT+C2M智能工厂带动供应商和物流企业优化运作模式。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以钢铁行业为例,南钢的JIT+C2M智能工厂通过与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生产计划的协同、物流配送的优化等。供应商可以根据南钢的生产计划及时供应原材料,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进度合理安排运输,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行业规划

细分行业指南 鼓励重点地区、研究院所、行业组织编制细分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指南和场景指引,提供针对性指导。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制定细分行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指南。例如,在电子制造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工艺复杂,其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可能在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灵活性等方面。而在汽车制造行业,由于生产规模大、质量要求高,其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可能在于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加强质量控制等方面。通过细分行业指南的制定,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具体、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智能工厂建设。

重点领域扶持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装备、先进工艺、工业软件和系统等,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成组连线、串珠成链集成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和决策。关键装备是智能工厂建设的硬件基础,先进工艺则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工业软件和系统则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政府通过对这些重点领域的扶持,可以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的集成创新,提高我国智能制造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