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奇  >>  正文
伏特加:战斗民族的“生命之水”
任奇
2014年08月25日
  380f17df6dbcf0d9228 伏特加是从俄语中“水”一词派生而来的,是俄国具有代表性的白酒,开始是用小麦、黑麦、大麦等作原料,经粉碎、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制得优质酒精,再进一步加工而成。也有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伏特加制造的工艺流程为: 将优质酒精加水稀释, 制成酒精-水混合物,经第一次过滤、活性炭处理、第二次 过滤,最后调至规定的酒精浓度,即可装瓶出售。一般不需陈酿。到18世纪以后就开始使用土豆和玉米作原料了,将蒸馏而成的伏特加原酒,经过8小时以上的缓慢过滤,使原酒液用活性碳吸收它的味道。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伏特加充其量只是一种度数极高、火柴一点就着的烈酒。但在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男人的眼中,伏特加能使他们更加强大。在 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尔早在公元988年就宣称:“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过了1000多年后,俄罗斯人仍然乐此不疲。到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就已经成为 了白酒消费的“超级大国”:1972年苏联人人均年消费伏特加酒23瓶,1976年更是达到了28瓶。 在当今世界,仍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望其项背:全俄每年要消费70亿瓶伏特加酒,平均每人每年消费40来瓶,其人均酒精消耗量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另有一项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成年男子每两天 就会“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 u=1047726351,3183094654&fm=90&gp=0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白酒消费业的主力军。伏特加含义是“生命之水”,最早为15世纪晚期克里姆林宫楚多夫修道院里的修士所酿。起先,修士们酿酒所 用的酒精要从热那亚进口,后来便逐渐开始采用本地用黑麦、小麦等谷物和绵软的山泉水生产的酒精。通过重复蒸馏,精心过滤,除去酒精中所含的毒素和其他异物,其酒清洌净爽,余味悠长。 根据彼得大帝所颁布的法令,沙俄士兵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大帝还建立了国家对伏特加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保证战争经费,曾在“一战”中把持着伏特加专卖权,而十月革命因此也与伏特加有了直接关联。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电影院》一文中说,革命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伏特加专卖权。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禁酒政策,列宁说:“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列宁撤消禁酒令以赢得民心。列宁下令生产“里科夫加”,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 苏德战争打响后,斯大林宣布开放酒禁,以使战士们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能借酒驱寒。不少俄罗斯人至今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是两样: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本人自己就是一个伏特加爱好者,他的儿子、曾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的瓦西里41岁时在一次狂饮以后一醉不醒。 与斯大林不同的是,看起来粗鲁的赫鲁晓夫似乎从来没喝醉过,这也许要得益于一种专门为其订做的特制酒杯,这种酒杯乍看上去不小,但实际上很浅。1958年5月,他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 勃列日涅夫不仅自己在摩尔多瓦时一度狂饮无度,对于人们饮用伏特加酒的管制也比较宽松。1970年初的一天,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从郊外的 扎维多沃高官官邸返回莫斯科。那天,为他开车的是苏共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葛罗米柯开口说道:“列昂尼德·伊利伊奇,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 要全变成酒疯子了。”勃列日涅夫沉默不语。五分钟后,勃列日涅夫突然说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伏特加在预算 中贡献的数字从1000亿卢布增加到了1700亿卢布。 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的一项秘密报告显示,喝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也成就了戈尔巴乔夫作为历史上惟一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领导人的“辉 煌”。1985年5月,刚刚当上两个月苏共总书记的他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随后,伏特加酒厂被关闭,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苏联驻外使馆也禁 止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可是,这只是令伏特加的生产转入了地下,“萨马贡”(自家酿的白酒)受 到青睐。 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大开酒戒。为展示“平民总统”形象,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过来勾引女人。那时,无论在哪里饮酒都无人干涉。据跟随 叶利钦采访的记者说,那时候每逢出访,卫兵总要往专机上整箱整箱地装伏特加。访问瑞典时,叶利钦在醉酒的情况下命令已婚的副总理涅姆佐夫将瑞典公主娶回 家;由于一醉不醒在专机中,叶利钦对爱尔兰访问根本就无法开始…… 伏特加酒之所以能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至爱,自有其道理。这个民族自形成之日起,不得不忍受着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没有伏特加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 一位西伯利亚的生意人说,“俄罗斯的冬天是如此寒冷,零下50度是常有的事儿,如果没有伏特加,保证你在外面呆上不到半个小时就会被冻僵。”俄罗斯人不仅要与自然斗,更要忍受着一个又一个暴虐的独裁政权:维京海盗的斧头,蒙古皇帝的铁骑,伊凡四世的鞭子,彼得大帝的刺刀。人们在有钱买酒的情况下把自己灌醉 是惟一的乐趣,伏特加酒甚至能起到类似宗教的作用。巴枯宁曾说:“教堂对于人们起着一种天国里的酒馆的作用,正如酒馆是人间的某种天堂一样,因为不论是在 教堂或是酒馆里,人们可以将自己所受的饥饿、压迫和屈辱忘却片刻,他们可以有时在狂热的信仰中,有时在烧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对日常苦难的记忆。一次比一次更 加陶醉。” 俄罗斯人喝酒的方式非常豪放,再烈的酒也是一口闷,然后紧握拳头,“哈”地一下吐出酒气,爽快异常。不过,俄罗斯民族喝酒的习惯注定了他们一直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作为俄罗斯国酒的伏特加酒,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而且由于酗酒致使俄罗斯男人平均寿命变短,甚至每年都有4万人因酒精中毒死亡,成 为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 伏特加名人榜··· 弗拉基米尔 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尔早在公元988年就宣称:“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 叶罗费耶夫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也说过: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他还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 门捷列夫 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不仅仅贡献了伏特加酒的标准配方,甚至连伏特加的名字也是他取的。革命家涅克拉索夫、流亡作家库普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无不是贪杯之人。以喝酒狂放著称的俄罗斯当代作家波波夫说:“伏特加令构思情节更加容易。” 丘吉尔 雪茄是拥有无数荣耀头衔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的至爱。不过这位带领英国获得二战胜利的绅士还有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嗜好,比如,他每日至少喝半瓶以上的伏特加或威士忌。可以理解, 战火纷飞的年代需要伏特加强劲的感官刺激。 007 1962年,007系列电影首部《勇破神秘岛》上映,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一出场就要了一份伏特加,而且指定Smirnoff斯米诺伏特加。自此他的名言“伏特加马天尼,要摇的,不要兑的!”与智慧勇敢、优雅时尚的酷 男007共同席卷全世界。直到今年初在中国公映的新一代007巨片《007大战皇家赌场(Casino Royal)》中,Smirnoff斯米诺伏特加依然是邦德演绎魅力的不变选择。007邦德,成了伏特加全球形象大使。 澳洲“ 武松” 菲利普· 科克霍夫 这位籍籍无名的澳洲砖匠,喝下大量伏特加后,像是长了豹子胆,在艾尔半岛愚人海湾徒手勇擒一条长1.3米的鲨鱼,毫发未伤从而声名大燥。事后这位砖匠回忆搏斗过程中,脑中想的就是‘嘿,伏特加带来的感觉太神奇了’。 希拉里 “我们举行喝伏特加烈酒的比赛吧,看看谁的酒量更大!”此话出自希拉里·克林顿之口。时值2004年与国会代表团访问爱沙尼亚,许是为了表示尊重当地的习 惯,希拉里兴致高昂地向男性同事们建议。可不要以为这是说说而已,当时她可是和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好好比拼了一番酒量,酒过三巡,麦凯恩还称希拉里为“其中的一个家伙。”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驻俄罗斯莫斯科记者站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