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  >>  正文
“印象厄瓜多尔”文化外交项目
朱锐
2014年09月03日

笔墨跨越大洋,一桥飞架中拉
——记“印象厄瓜多尔”文化外交项目
安第斯山绵绵,亚马孙河汤汤,新世纪中拉关系提速发展,前程向好。
    去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拉美发展得越好,对世界就越好,对中国也越好。在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要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今年7月,习主席再访拉美,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如何实现中拉文化“美美与共”,对正处上升期的中拉人文交流和探求深发展的民间外交工作而言,都是一个新课题。
用中国画表现位居地球另一端的拉美壮阔风光,展示拉美风土人情,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独特韵味?全国友协美大部创新交流形式,与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合作,开展“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努力用文化外交将地处太平洋两端的中国和拉美连接起来。
2013年11月7日至17日,由陈新、杨建武、陈小奇、欧阳立新、袁绍明、王奇志等六位画家组成的中国艺术采风团跨越大洋,十天时间遍走厄国东西南北,边记录边创作,揭开“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序幕。

采风篇:美丽拉美  艺术创作的素材宝库
    六百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却未曾踏足拉美大陆。此行的中国画家,希望发现厄瓜多尔的独特魅力。
 16世纪大地震后,于印加城废墟上建立的基多海拔2800余米,和我国格尔木相差无几,以“高原首都”名闻于世。山腰俯瞰,万瓦鳞次,群山相拥,蔚为壮观。基多古城于1979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历经震灾,欧陆殖民遗风与印第安文明始终相织,是拉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在我驻厄大使馆为代表团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画家们和厄外交部文化专员、厄知名画家佩卢卡奇等政治界、艺术界人士亲切交谈,互赠作品,交流两国绘画特点和文化发展情况。
沿泛美大道南行,阳光一路铺展。厄第一大城、港口重镇瓜亚基尔面海而城,海风椰影婀娜,得誉“太平洋东岸明珠”。
历经几乎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消毒检查,画家们抵达声名远扬的厄瓜多尔国宝级自然保护区——加拉帕格斯群岛,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驻足研究陆龟的“龟岛”。
或乘快艇,或坐小巴,欣赏南半球最美的海滩风光,在达尔文科学保护站观看陆龟孵化过程,近距离接触鬣蜥、蓝脚鲣鸟、弗拉明戈鹳和达尔文雀等特有动物;在冲锋艇半舱进水的紧急情况下,和当地船工齐心协力,三次抢登火山石峭岩,有惊无险登上军舰鸟栖息岛屿;于海边日出日落间写生采风,对人与自然在拉美的和谐共处叹为观止。
    短短十日,飞机带着代表团在欧亚大陆和两大洋间划出十余道航线。拉美之美,让中国画家流连,尤其对艺术创作而言,这里是天然的素材宝库。

印象篇:热情拉美  把友谊带给寻常百姓
论最热情奔放,眼观全球,荣归拉美人,定无异议。拉美诸国谁能力拔头筹尚不知,但厄瓜多尔必不落下风。其65%人口是欧陆印第安混血,如此国度,差异是最多彩的文化音符,融合是最丰厚的文化土壤。空气中的热情,夹杂着草茵芬芳久久不散。
    而“印象厄瓜多尔”项目最成功之处,在于打破固有文化交流模式,主动营造机会,让中国艺术家走进贫民区,走入雨林,走进寻常百姓生活,走入淳朴热情的厄瓜多尔人民心中。
 在瓜亚基尔,代表团登上山腰的拉斯佩涅斯贫民街区,串访于类似北京胡同、上海弄堂的棚屋中,与贫困家庭和底层画家畅谈艺术和中国。友好互动之景,让久居瓜市却也不曾和贫民打交道的华侨称赞;在曼塔,深入渔场早市、造船工地,迎接渔船满载晨归,在鱼腥味中接触渔民工匠,吸一口他们的土烟,就认定你是“中国哥们”;在帕克切国家公园,艰难步行数小时贯穿雨林,和山民一起满身泥泞,放声而笑;在雨林村镇,俯身钻进象牙果作坊,了解这神奇植物采摘剥壳、抛光染色等制作工序。夜晚载歌载舞,庆祝中厄朋友生日的到来。
要快乐地生活,这是拉美人的态度,也是信仰——即使蓬壁陋室下,也没有愁眉和苦脸,迎接中国朋友的永远是热情的招呼、由衷的欢颜。物质的匮乏,不能冲淡精神世界的丰腴:夜幕降临,潮水褪去,海风拂来,踩起节拍,扭起身段,中拉朋友的萨尔萨舞可以从今晚摇摆到天明。
正是拉美人民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简单快乐的价值追求,丰满了我们对拉美的无限憧憬;也正是这种开门迎客的洒脱姿态,给从北走到南的中国画家传播友谊的机会。在翻译的帮助下,画家们和渔民、工匠、师生、画家、商人、记者和警察尽兴而谈,他们渴望互相了解。
拎上啤酒,走进海边茅屋,和贫困渔民手脚并用地侃天侃地——这些短暂却彰显努力的主动示好,让画家们对普罗大众的生活有了具象感观,也让淳朴的厄民众对友好中国由衷感动。已然“投身民间外交工作”的中国画家表示要努力创作,以画为媒,把拉美的璀璨文化、绚烂风光带回祖国。

成果篇:巡回画展  厄瓜多尔彼岸惊艳绽放    
    浩瀚太平洋,挡不住中拉人民渴望了解彼岸的愿望。
    “印象厄瓜多尔”项目由全国友协李小林会长和厄外交部里卡多·阿洛卡部长倡议发起,旨在进一步丰富双方交往内容,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互相了解。
依据全国友协和厄驻华使馆签署的《“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合作备忘录》,六位画家精心创作64幅展现厄风土人情的中国画作品,集成中西双语画册,并由全国友协谢元副会长和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为之作序。
“‘印象厄瓜多尔’项目是中拉人文交流的创新和突破,将在双边人民的友好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谢元副会长在序言中写道。2014年6月18日,“印象厄瓜多尔”画展在湖南长沙开幕。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全国友协美大部吉拥军副主任等出席并致辞。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长沙画院等各界人士及市民逾200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画展。
传统中国绘画,不只是在画纸上简单重现艺术家的所见所闻,而是要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建武花鸟栩栩如生,小奇人物传神大气,陈新水墨意境深远,绍明山水笔走珠玑,立新泼墨洒脱奔放,奇志画笔逸气横生,六位画家的笔下呈现出六个拉美世界,表现各有妙处,画面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那块万里之外的土地,丰富而纯净,深深打动观者之心。
“湖南省是毛主席的故乡,意义非凡,是画展开幕的理想之地。中国画家的作品仿佛带我回到了美丽的祖国”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动情感叹。新华社、中新社、凤凰网、新浪网等媒体竞相报道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外交活动。
画作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等地巡回展出,为厄旅游文化在华推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得以传统视角欣赏异域厄瓜多尔的中国民众,即使相隔大洋,也能感受到中拉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共同热爱。
目前,全国友协正和厄驻华使馆努力沟通,促成厄画家代表团来华参访,在厄瓜多尔展出描绘中国的画作,是为“印象中国”项目。明后年,全国友协还将与其他拉美国家开展合作,全力打造“印象拉美”品牌,让中拉文化外交的成果不断走入人民生活。

意义篇:文化外交  配合中拉关系整体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断言,“将来会出现拉美世纪”。
中国和拉美,相距遥远,人文交流机会少,彼此国民认知度低。对于许多拉美人来说,中国仅与“茶叶”、“苦力”、“功夫”等词汇相联系,而国人对于拉美的印象则局限于“印第安文化”、“足球”等大众文化层面。近十年来中拉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亦不能掩盖双边人民依旧陌生的距离感和略显干涸的文化交流现状。
“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1世纪不仅是太平洋的世纪,还应有一个拉美的世纪。”习主席在连续两年访问拉美后如是评价。
热情如火,是世人对拉美的认识,治安混乱,也是世人对拉美的忧虑。如今拉美已成为中国重要战略伙伴,中资企业纷纷布局,越来越多国人奔赴拉美,然而针对华人的安全事件却频发,“中国威胁论”在拉美不乏市场,拉美人民渴望认识真正的中国,中国人民更应聆听拉美的声音。
只有中拉人民越友好,中拉关系才越有未来。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促进拉美人民“知华”“友华”,是对拉美文化外交的题中之义。中拉人文交流,正逢其时。
作为“印象拉美”开篇之作,“印象厄瓜多尔”项目的成功启迪我们,中拉人文交流应紧紧抓住中拉关系发展长期向好的战略机遇,开展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文化外交活动,使之扮演深化中拉人民友谊的润滑剂。
文化,东西方共通的语言,深入合作的桥梁。19世纪初远赴拉美的中国茶农让东方茶文化遍洒拉美。“印象拉美和中国”系列文化外交活动,愿以艺术再次连结起两大文明陆地。
 
科迪勒拉山系将拉美一分为二:太平洋海岸明媚,亚马孙雨林蔽日。居于其中的厄瓜多尔,面积不大,人口不众,却最是拉美脾气秉性。中拉人文交流的辐射力,宛如中国江南的绵绵春雨,在蓊郁浩莽的拉美丛林中更增添勃勃生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拉美,北半球到南半球,东半球到西半球,本是地球上最远的两端,“印象拉美”系列文化外交活动,紧握时代脉搏,让中拉人民走近彼此,让中拉文明“美美与共”。团结协作、携手发展的中国梦和拉美梦交相辉映,息息相通。中拉友好,不止定格在今天,将会载入于史册。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际关系观察者,拉美研究方向,供职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