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很多行研分析师忧心忡忡,普遍看淡TMT行业随后趋势。这阿里的市值太TM高了,竟然2000亿美元,胆敢比肩谷歌苹果当年,不可思议啊。那几个常常一起撸串的小伙伴,一夜间忽然成了土豪,成了高富帅和白富美小区里的邻居,再不能一起玩耍了。失落。压抑。悲从中来,看空人生,看淡行业。
我要说,这是不对的。
阿里刷新了中概股市值的记录,实现了从10亿到2000亿美元的突破。达到整个行业发展的高峰,传统互联网发展20年井喷形成最大的高峰。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一、旧时代的结束
旧时代从1994年开始。从那一年马云开始创业。同时,很多年轻的60后和70后也在憧憬着互联网的梦,梦想创造一家雅虎那样的公司---如果IPO之后公司市值能达到10亿美元,这辈子就值了。
谁知道,随着行情逐渐升高,百度2006年上市一举超越50亿美元。于是,超越50亿美元,暗暗地铭刻在许多人的电脑桌上。
后来,业界疯掉了。阿里巴巴上市第一天,市值不可思议的达到200亿美元。业界沸腾了。这是一个高峰,但不是顶峰。
接下来几年中,这一记录连续不断被“big”公司突破。2009年9月8日,腾讯创下130港元新高,市值300亿美元,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亚马逊。2010年8月5日,百度股价以86.60美元收盘,市值突破300亿美元 。2010年初,腾讯市值达到400亿美元。 2011年3月23日,百度以460.7亿美元超越腾讯446亿美元市值。2011年5月,腾讯市值超过500亿美元 2013年9月,腾讯突破1000亿美元,第二年,突破1500亿美元,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大的公司。 直到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市值一度最高达到2000亿美元,疯狂情形网络股中仅次于全球第一的谷歌。
我要说的是,刷新中概股市值记录,标志着整个行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传统互联网贡献出来的最大的企业,莫过于此,今年不会再有,明年不会再有,以后也不会有。
二、巅峰之后的互联网何去何从?
从近期来看,按照经验,近1-2年内,中概股IPO行情看淡,逐渐进入冬天模式。
所谓冬天,不是互联网行业止步不前,而是代表行业进入一个持续调整酝酿高潮阶段。传统互联网的高潮结束后,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正在酝酿,IPO高峰期可能在3年内出现。分析一下2000-2014年以来中概股上市数量发展情况(个别数字或有出入,但不影响趋势判断),可以印证这个判断。 从统计来看,中概股上市如下特点:
1.五次高潮。在2000-2014年间,这5次IPO波浪,高潮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00年、2004、2007、2010和2013/2014年。
2.波浪的周期大约3年。第一波:2000-2001-2002;第二波,2003-2004-2005;第三波,2006-2007-2008;第四波,2009-2010-2011;第五波,2012-2013-2014。
3.第五次波浪结束。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数量史无前例的达到了22家!占中概股总量1/3强!这次高潮,伴随阿里上市,形成了峰顶,应该是结束的信号。显然,这是一次大爆发。高潮之后就是低谷,2014年上市公司已经高达12家,接下来几个月里不会再有谁上市,2015年也难有几家。2006年,移动大潮开始发力,出现IPO公司,2017年,可能出现一次IPO高潮。显然,高潮过后是低谷,行业发展规律如此,我们不能将此怪罪于阿里抽水吧?(你的情绪大概可以好了一点吧。)
4.第六波属于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在5年轻开始酝酿,2009年是个时代分界线,标志是iPhone手机正式进入中国,代表行业进入移动时代,经过5年的蛰伏,终于在2014年崭露头角。分析第五波中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这一波公司上市大都是带着移动互联网概念。而在第1-4波中的公司,均属传统互联网行业,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传统互联网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未来属于新时代,以后谁要上市,应该带上新时代的特色,必须的。
从远期来看:2020年,预计产业或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 纵观20年中概股上市路,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虽说IPO窗口呈现5次波浪形,但每一次新浪的体量会比前一次要大许多倍。 在2005年时,网络中概股市值不足为5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千亿美元左右;到2010年,中概股公司市值总和约1500亿美元,产业规模3000亿美元。2014年,中概股市值总量接近5000亿美元,产业规模预计接近万亿美元。
2020年,会是什么情景?总量翻一倍,可以预期吧。
三、第六波大行情在哪里?
2020年太远,我们还是预测一下第六波行情比较有有趣。第六波IPO的高潮预期发生在2017年,届时上市IPO公司的体量可能不如第五波这么大,也不如阿里巴巴这般轰轰烈烈,但是新时代的产业总量很大,前景广阔,第六波仅仅是预热,第七波、第八波,将会陆续出现惊悚的效果。
纵观全球,网络产业呈现一种周期性跃迁的态势:在商业化发展的这20年中,依次出现了三大应用热潮: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后一个热潮总比前一个要大很多倍,呈现出一种跃迁的态势,比如web2.0热潮远大于web1.0,移动互联网又大于web2.0。 当前,整个产业面临着由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跃迁。
移动互联网潜力比PC互联网更大。 理由:
1.产业发展基础好:移动网民已经超过5亿,5年积累的网民数量接近整体网民的8成(传统互联网20年发展积累的网民数量)。换句话说,移动互联网站在PC互联网肩膀上,产业基础好,发展速度更快。
2.网民质量更高:一是用户容易识别,PC互联网上难以鉴别网民身份,移动互联网与手机号码捆绑,近似于用户实名;二是用户黏着度更好,随身携带使用手机上网的平均时间大于电脑。由此,从亿万用户中产生的数据,更有商业价值。
3.终端更容易普及:国内上网的移动终端数量去年已经达到8亿,这个数字已经大于PC。低价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这一趋势(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手机商的市场份额未来将会大幅度翻转,超越洋手机,有助于智能手机普及率继续提升)。
另外,除了手机,市场上还会出现许多新兴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普及,进一步扩大了用户数据存储和计算的需求,加大了对云计算产业的需求。 能够代表第六波时代特色的是哪些业务领域呢?可以参考IT桔子统计的互联网创投的热点来分析。
1.创投方向转向移动互联网 2013年中国互联网投资非常活跃,共发生投资案例854件。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排名第一:发生174件。游戏领域排名第二:发生97件。电子商务排名第三:发生88件。
2.最热门的互联网创业领域是什么呢?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三大领域仍是目前最为热门的领域。 比较热门的领域几乎都来自各个垂直行业,包括企业服务、教育、金融、消费、旅游五大领域,分别占比在4%-6%不等。(IT桔子数据库共收录7635家公司) 。
创投行业的方向,是下一波IPO的晴雨表,可以代表互联网行业2-3年内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创新依然活跃,除了移动互联网、电商和游戏之外,还有金融服务、汽车交通、旅游户外和医疗健康等等来自于传统行业的重要方向。 阿里电商此次上市,主要业务为淘宝平台10多年的积累,可以视为PC互联网一次集中爆发,也是前五波热潮中的最后一次大爆炸,环顾国内互联网,近期不再有规模更大的公司。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远胜过传统互联网,谁说你的未来不能超越阿里百度腾讯呢? 咦,这家公司是谁?你没有看到么?
四、更长远的未来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产业发展基础动力,就能发现产业的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乐观。
我在中信证券互联网研究部的会议上,曾经将之归纳为IOE(Internet of everthing :万联网),IOE眼下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条主线:
1.网络产业正在升级:最明显的是高速移动宽带网络:4G(地球人都知道)。
2.传统企业大举加入:最典型的的莫过于华为、海尔、国美苏宁等。
3.网络创新浪潮汹涌:IOT。
此外,我还认为,在IOE前景的召唤下,旧的、老的、新的,三波产业大军史无前例的汇集一处,共同推动网络发展,由此还将激发三大主流技术热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如果你认同这样的逻辑,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推演产业长远发展的路径,不难看出:传统互联网发展的高潮过去了,接下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小高潮;同时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产生更大的高潮;最后,产业将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进化出万联网的初级形态,届时,“人+流程+数据+物品”的场景可能随时可见,而人体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大手机。
我们不能不谈谈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绝非仅仅是传感器搭建的叠加在互联网上的一个新网络,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也好,车联网也罢,还有智能电视网、可穿戴设备以及新近热谈的工业互联网,均是物联网的子集。 最新思科的研究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物联网盈利76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列亚军。
按此速度发展,保守估计2015年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物联网除了对移动互联网4G技术有很大需求,也需要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未来可能是人工智能的天下。
云计算成长空间巨大。根据日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云计算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公共云计算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总体较小,目前只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一家就独占60%的市场份额,但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将促使中国云计算产业日益高速发展。据清科研究中心测算,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正以年平均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69亿美元。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信息显示,中电信、中移动、中联通以及BAT等各路公司都将重金建设或运用云计算,相关产业规模将延续火热态势,大幅增长。201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达到1000亿元。
大数据商业前景巨大。十年内,移动数据量将有1000倍的增长,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今天100倍,同一时刻的设备互联的数量可达现在的百倍。大数据的商业应用非常有前景。我们可以通过UPS的例子来观察。快递公司UPS的司机一般每天要送120至175次货。在任何两个目的地之间,都可以选择多条路线。显然,司机和UPS想要找到其中最有效率的那条。不过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UPS利用组合数学的算法得出,以上所述的情景中所有可能的线路的总数,是一个199位的天文数字。如何找到最合理的路线?对UPS而言,这是一项庞大的挑战。它利用大数据分析打造了一个名为Orion的导航系统,通过GPS追踪系统实时感知运货卡车,可以在约3秒内找出最佳路线。UPS说:如果每位司机每天少开一英里,公司便能省下5,000万美元。 人工智能左右产业方向。未来的网络产业结构将会以智慧服务业为龙头,它不再是简单的现代服务业。比如,智慧旅游,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要出去旅游,人山人海很容易出现事故,怎么样保证安全,如何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智慧旅游是一个新的解决思路。还有,交通物流行业现在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交通的混乱,包括道路堵塞、逆行、追尾、乱停车、拥堵等等这些现象层出不穷,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此外,随着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等的蓬勃兴起,中国一线的大型城市,仅仅健康档案的数据,一年就有5PB之多。那么一个智慧城市的数据,一个季度就是200PB之多。 显然,由于未来网络的数据源不仅仅是交通物流,而是来自于各行各业,这意味着全球数据将会又一次核聚变式的大爆发。
网络的每一个终端,都可以变成一台微型电脑。像智能手表这种装了CPU和操作系统的玩具,都会跟传统互联网对接起来,可以想象,智能终端几乎无所不在,它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超乎想象的存储资源共享和计算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核聚变式增长的大数据。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像UPS那样的大数据处理手段将不敷使用,要处理大爆炸后的数据,必须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百度为何投入3亿美元巨资打造百度大脑了。
从长远来看,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勃兴之后,人工智能是终极方向。中信证券在《移动互联:中国故事》系列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预计,从现在开始,再过5-6年,4G普及如现在的3G,移动无线速率提高1000倍,网络大升级之后,产业面临巨变;同时,智能智慧物品大概也将普及入户,终端将会爆发……凭谁说,TMT行情开始看淡了呢?
2020年,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