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礼仪指导我们改变原先在公共场合处理垃圾的不当行为习惯。当我们谈及碳足迹遗留时,或许该提醒自己关于一些更为通俗易懂的事物的存在,例如我们每个人所到之处必会留下的垃圾。
10月1日当天有12万人涌入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这些人留下了3.5吨垃圾,而据报道,在四天内广场上的垃圾总量达32吨。升旗仪式结束后,150余名保洁人员清扫广场地面,这样一来,那些只能席地而坐休息的旅客就能察觉地面是干净的,并且达到媒体所报道的整洁标准。
实际上,北京的卫生状况是令人可喜的。今年10月1日产生的3.5吨垃圾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而历年来此类垃圾总量确实逐步减少。
当然,北京的卫生状况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今年国庆七天假期的各种报道并不那么乐观:凡是交通堵塞的地方,就都会有大量垃圾产生——许多地方之所以交通拥堵是因为国庆期间免收过路费,而排队等候的司机们常常往车窗外扔垃圾。在中国华东浙江省一处公路护栏外出现了一条由瓶瓶罐罐、烟头和食物残留物形成的长沟,这一现象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其真相很简单:在这拥堵至极的交通状况下,这条排起长龙的高速公路被当作临时停车场了。
在泰山景区的捡垃圾事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泰山环卫工冒着坠崖危险,踩在栏杆边沿捡拾游客扔在树枝、山崖上的垃圾。而一名游客仍然饶有兴致地往悬崖扔垃圾。环卫工曾制止游客乱扔垃圾,游客却说:“我们不扔,你们不就失业了?”
针对这件事情,环卫工低声咕哝:“我宁可没人扔垃圾,失业了也愿意。”
我无从得知当那位环卫工人听到游客振振有词的辩解时,在想些什么。我个人将这名游客的说辞看作是不合时宜的幽默。或许那游客真就持所言的观点——当别人急于纠正他的行为时,他还认为公民义务的严重缺失能够促进就业率。
也有人认为,他们已经付了门票费,自然要玩的舒服或者享受其他待遇。
他们有权在那儿做任何令自己高兴的事。而所谓的礼仪则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的概念。对这些人而言,罚款可能更有威慑作用。
但罚款之类的措施需要贯彻实施才行,但往往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由于违规人数过多,从而对每位违规者实施处罚的做法变得不切实际。前阵子,北京地区试图对闯红灯者实行每人罚款10元的做法。我当时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因为我注意到那些乱穿马路的行人会在闯红灯之前会先观察路况。然而之后这项规定便无法实施,消失无踪。
营利性企业在实行惩罚措施时处境更为艰难,因为他们要避免疏离潜在客户。因此,对乱扔垃圾者通常只是施以口头警告,或者更多的是友善的提醒。
旅游景区雇环卫工人在游客周围捡垃圾,对这些乱扔垃圾者而言是一种无声的羞辱,且提醒他们要三思而行。十年前,我陪同一名澳大利亚教授到云南的一处森林公园洽谈旅游规划。我们从进入公园开始,这位教授就顺路边走边捡垃圾。看到此景,同行的那些公园里的领导也纷纷加入捡垃圾的行动中。
显然,这种事情不可能在泰山那名游客身上发生。任何不知羞耻的人,都有可能误解礼仪,并且可能还认为环卫工人的做法很荒谬。在泰山那位游客心里,或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以驱使这位可怜的悬崖边上的环卫工成为他个人使唤的奴才。幸而,当地媒体将这件小事情播报出来,公诸于世,传遍全国各地。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唤醒公众的良知,使一些人主动纠正这些厚颜无耻的行为。在这个层面上而言,这则新闻也为公民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文明行为教育课。
此类课程如今已经被列入国家学校教育课程中,在过去,这些学校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而另一个故事则可以说明此类教育在不同时代的差距。这件事情也发生在国庆期间:在武汉,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在当地公园散步时,发现公园地板上有张被人垫坐过的皱报纸,垫报纸的人离开了却没把报纸带走。小女孩拾起这张报纸扔进垃圾桶,而她奶奶却斥责她道:“不要捡啊,那个很脏。”
这则故事为大家呈现了三种人的性格及他们处理垃圾的不同方法:第一种人是把没用的东西不加处理地随意丢弃;第二种人,也是大多数人的态度,就是自己不乱扔垃圾,但对他们周围的垃圾熟视无睹;第三种人就是将问题归类,使物归所属。
故事中第三种人是一个孩子,这并不是巧合。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可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指导,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而她的奶奶则受自身世俗经历的影响,习惯维护自身的利益,即使这要以公众利益为代价也无所谓。这位老人所处的学生时代,中国可能正深陷极度贫困的处境,公共设施中并没有垃圾桶。
这件事令我回想起我的童年以及我曾经受到的教育。我在一个小镇中长大,这个地方属于城乡结合部。在农闲季节,农民们就去大城市捡垃圾,这些垃圾可以用来做肥料。当时,城市居民所产生的大多数垃圾都是能进行生物降解的,例如腐烂的蔬菜和剩饭等。但是在那个时候,混着其他可降解垃圾的碎玻璃如果过不小心散落在稻田里也可能带来大麻烦。
不像西方的小镇,早期的中国城镇并没有垃圾回收这样的公共服务。垃圾回收在中国也是最近才流行起来,而有些地方至今仍然没有此类服务。这就能够解释在中国普遍存在的脏乱以及人们在公共场所扔垃圾的情况。当你面对干净的街道时,或许在随意往街上扔垃圾前,你会有所迟疑。
因此,公民意识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首先,要将垃圾回收这一基本公共服务普及到小城镇与农村地区。你不能期望一个习惯把垃圾堆在家门口的人在踏入整洁的大都市后突然改变习惯。其次,要普及相应的环境意识教育,让国人意识到人类要尊重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基本礼仪。
如今我们正处于经济等各方面飞速转变的时代,国家大多数的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了中产阶级,但公民意识与守则却落在后面。在这一方面,尽管我们将来能够迎头赶上,却依然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