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平  >>  正文
拍照方式的变化,见证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康国平
2014年10月15日

 

前几天,我要找一张照片。就是题图这张照片,结果找到了有人对比的四张照片。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十年前,所有旅游景点人们拍照都是用卡片机。二十年前,是傻瓜相机。三十年前,旅游景点没什么人,靠景点的摄影师拍了,写下家庭地址,摄影师给邮寄到家。五年前,人们开始用手机拍照,最近两年出游,看到带着iPad拍照的人也很多。既可以拍照,还可以发微博微信,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普及的象征。

  2008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八,游客在杭州观潮点观赏钱塘江大潮。只有数人拿起手机拍照。CFP

  2013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八大潮日,加上超强台风“天兔”外围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杭州下沙七格段撞击江堤后掀起巨浪,观潮者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壮观大潮。CFP

  2005年4月4日,梵蒂冈,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逝世,人们参加教皇的遗体告别仪式。大多数人往前看,少数人用照相机。没有什么人用手机拍照。 AP/Luca Bruno

  2013年3月13日,梵蒂冈,罗马天主教新教皇方济各就职典礼上,人们拿着手机和iPad拍照。几年时间,人们记录事件的方式变了许多。AP/Michael Sohn

 

看了这四张照片,感触颇深。同样事物的参与,人们记录事件的方式的变化,可见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我自己的体会更深刻。当年出门必在脖子上挂着又沉又笨的单反相机。大概拍下了二十万张照片之多。后来有可拍照手机,特别是iPHone后,手机拍照成为我的常态。相机也就不背了。iPhone上各种拍照应用,可模拟各种照相机和胶卷效果,还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络和人分享,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的新闻照片做头图和封面,这是专业开始向便携和及时发展。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媒体抢了传统媒体的风头,除了版面不受限制外,主要原因是移动媒体的快捷,人人可做记者,人人可参与对内容的制造和消费、评价,这在传统的报纸甚至电视上,都做不到。Youtube、hulu和Netflix等颠覆电视台,也将在这近几年发生,可以想见。特别是Google、Apple和Amazon等互联网巨头参与后,这个颠覆的速度会加剧。

 

说到手机拍照时代,就想起前几天的一次聚会。方兴东和蓝色光标赵文权组织了一群IT圈的老友聚会,结果去了一个比较敏感的可爱的老头。当时很多人跟老头合影,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我个人是认为,既然老头身份敏感,就不适合将私人的聚会发布到公开的场合。这会给多方带来不便。但很可惜,老头的消息当天晚上就布满了互联网。这是人人是记者时代的来临,这是微博成为新闻第一发布平台的节奏。很好,但有时候掌握不好,很可怕。害人害己。这时候,信息发布者,不猎奇,不夸张,掌握度很重要。

【责任编辑:管理员】
IT评论人,移动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