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  正文
长跑者的悲哀:雾霾天
周黎明
2014年11月03日

(图片来源:中国网)

浓雾中的马拉松赛凸显了中国城市深受空气污染问题之苦。

通常我都很佩服体育爱好者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当今年10月19日于北京进行的马拉松赛开跑,看着街道上数以万计的参赛者时,这种羡慕之情却已不再。

比赛日是个雾霾天。上午8点比赛开始时,PM2.5指数——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飙到了令人咋舌的344。但就是如此高的PM2.5指数,也还不是近几周以来最糟糕的情况。在情况最差的时候,能见度甚至低到你看不到街道对面大楼的程度。而开赛当天的天气显然不适合剧烈的户外运动。

主办方发布通知说,参赛者若感不适,应立即停止比赛进程,同时不建议老年人参与此次比赛。当天共有2.6万人报名参加全长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此外还有6000人报名参加了赛程为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但他们的坚持却成了网络笑料的素材。有个笑话是这样的,说在下午早些时候雾霾程度降低了很多——PM2.5降到了100左右——这是因为这么多的参赛者“为人民服雾”了。这个笑话最终止于一个科学计算:在对健康不利的情况下,人类的呼吸无论如何也不能降低雾霾程度,这是因为即便有3万 人同时作为“人体空气净化器”,也只能吸收相当于600辆汽车在42公里行驶中排放的尾气。

这让主办方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尽其所能要减少雾霾对参赛者的伤害--如建议参赛者用鼻子呼吸代替嘴巴呼吸,在赛段周边地区洒水等。但这些都没能见效,对那些40%左右从外地来的参赛者而言,相较于北京人,临时退赛对他们自己更加不利。

通常秋天是北京最适合运动的季节,这不仅仅是因为北京秋天有色彩斑斓的秋叶点缀。还因为自然的不可预测。无风的季节加之雾霾的停留对这座城市的天气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或者我们可以黑色幽默一下,北京城变成一座充满诗意,色彩斑斓又带有一种模糊美感的城市。

若是经过一夜强风,隔天再举办马拉松,北京应该会是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里最美的那一座。但选择了这样的一天就让比赛成了一场猫鼠游戏,而具有组织复杂性的马拉松赛事无法承受此种情况。最终主办方也对此表示无能为力。

在网络上一片唏嘘声之中,其中一些批评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分析员。参赛者注定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他们即便说这些限制因素,也不能就这样决定放弃比赛。许多选手为此次比赛已经准备了一年以上,还有一些则是为履行义务而参赛。我有一个朋友,他这次参赛是由广告商赞助的,因此他必须参赛,没有选择的余地。下次他得在合约中增加一项权利:可以拒绝在空气污染的赛场比赛。

无论如何,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透明化——显然这里我指的不是空气。公众已经获知了关于比赛当天的空气污染情况,因此他们可以决定是否参赛。但是,来自同伴的压力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据报道称一所中国的大学有6000人报名参加马拉松,要是当中哪个退赛了,这会让他在同学面前丢脸。鉴于这些参赛者都是成年人,因此他们理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关于此次比赛目的最严厉的批评是:马拉松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能,若一场赛事对选手健康产生的害处多于益处,这就颠覆了马拉松比赛的初衷。

即便确实有一些选手希望能取消比赛,而我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官方取消比赛应该能让他免于对赞助商的责任。他说下次若PM2.5 高于200他就拒绝参赛。但是,他并不相信网络上那些悲观主义者所说的可怕场景。

其他一些人认为雾霾应该被当做一种职业危害,好比受伤之于足球运动员一样。你知道这会对你造成伤害,但你还是去参加了。除此之外,在42千米的奔跑中造成的准确损害,无论是否做好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等,都很难准确测定,并且这类损害还不能立即显现-- 可能就只有一两声干咳而已。

但今年北京马拉松赛的确在宣传活动中强调了环境问题。在无数来自赛场的实时照片中,许许多多的白色口罩星星点点构成了照片的前景,每个参赛者都被雾霾包围环绕,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画面即空气污染的灾难折磨着这个国家,其中又以北京为最。

虽然雾是自然产生的,但是雾霾中的三大主要成分却是人造物质。专家说烧煤排放的气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加上尘土一同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因。对此并无简单的治理方案,当然北京也无法独自解决这个问题。环绕着北京市的河北省,是个重工业化的省份,该省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程度比北京更严重。

既然已经确定了雾霾的主要成分,决策者就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已经着手解决,或至少即将要开始解决。例如河北省决心在五年内减少20%的钢铁产量。而这会造成该省1400亿元的损失。钢铁业只是众多亟待整改的产业之一。正是因为代价如此巨大,当地政府会审慎考量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但任何一份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都要考虑到健康和舒适成本。一个人在雾霾天可能特别容易咳嗽,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多到几乎难以量化。(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尝试一些方法,包括有个参赛者带着一个模仿人类呼吸的小装置。)一些吸入过量含霾空气的人可能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直到数十年后他的健康情况开始提前恶化。

对于舒适,没有人能算得清楚蓝天,清新的空气和花朵的芬芳价值几何。通常人们都不会意识到这些事物有多珍贵,直到失去了才明白。说到舒适,解决空气污染并不完全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对此都有一份责任。比起挤公交和地铁,开车可能更加舒适,但这却会增加中的PM2.5排放。因此,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平衡。

理想情况是,即使经济衰退,环境保护费用也要减少。因为对于许多地方来说,这笔费用是很多的。既然牛奶已经打翻,哭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一步,这是一个起点,这么说吧,走出这一步之后就没有回头路了。今年北京马拉松就是一个警钟,若不振作,鼓起勇气解决问题的话,事态就会这样演变下去。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双语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