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  >>  正文
欧盟新领导人应积极回应习近平“一路一带”构想
付敬
2014年12月01日

392

西方长期以来一直呼吁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自2008-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样的声音愈演愈烈。然而,正当北京开始积极为世界输送更多机遇时,其他几个大国却又表现得有些“无动于衷”。

最近一次插曲发生在本月G20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新科欧委会主席容克首次作为欧盟机构领导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就在G20峰会召开前几天,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闭幕。习近平的“一路一带”构想当仁不让成为本轮APEC峰会的焦点。再观欧洲,“投资与就业”位列欧盟新掌门的任期内十大重任之首。

习近平的“一路一带”与容克的“刺激投资”可谓天造地设般契合。这般“合拍”,当然也引得中欧各界对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初次对话一阵热盼。

可结果却让人不免失望。肩负招商引资大任的容克,在与习近平进行历史性首次会面时,对万众瞩目的习“丝路”只字未提。汇聚欧盟大小事务新闻资讯的欧委会官方网站,就连两人的双边会晤都未曾公布。回想今年3月习近平访欧期间,欧盟还满心欢喜欲与中国一道在各合作领域大展拳脚。虽说时值旧主巴罗佐掌权时代,但欧盟对外关系政策存延续性,绝不会因巴罗佐的离去而人走茶凉。

说回习近平的“丝绸之路”构想,早在去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习近平在哈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丝路”理念。此后一年多,中国不断致力于将此构想付诸实际。在国内,各省市都受邀向此横跨欧亚大计贡献宝贵意见。

今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米兰出席亚欧峰会期间,也向其他50位国家元首再次隆重推出了“丝路”提议。本月初召开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更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丝路”,会议期间也确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绸之路基金。 “丝路”构想实为中国由资本、技术吸收大国转向投资输出国推澜助波。

虽说“丝路”仍处初期构想阶段,此理念为习李领导下中国对外关系的一大重要政策导向毋庸置疑。自习近平上任后,除了最新的丝绸之路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提议,中国已执行了一系列极具突破性改革,以及大规模反腐倡廉举措。

 “丝路”构想将直接影响沿途亚欧大陆的30亿人口,在全球范围已引起广泛关注。更有学者拿当年美国为振兴欧洲战后经济复苏而实行的“马绍尔计划”与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作比较。对此,北京表态中国没有美国二战后那般的全球野心。习近平9月发表演讲时,也明确指出中国“丝路”旨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促进投资、资本、人力资源流动,以及深化人文交流。 

古代“丝路”一路西伸直入意大利。容克接棒巴罗佐时,也恰巧正逢意大利担任轮值主席国。历史存在偶然性,也具备一定必然性。中国“丝路”概念到了欧洲,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受待见”。而事实上,全面深化欧洲一体化、加强欧盟单一市场建设,容克为欧盟勾勒的蓝图与习近平的“丝路”方案亦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政策的核心都在于“流动”二字。

游走在三度坠入经济衰退的悬崖边,为解救欧洲经济窘况,容克欧委会近日宣布了欧盟未来三年向市场注入3150亿欧元投资的刺激增长方案。容克的提振计划却被批为“缺乏新意”。的确,眼下要实现经济突围,欧洲需要的恰恰是类似习近平“丝绸之路”这样存在无限遐想空间的新主意。

有人说,欧洲近年“家事繁忙”,疲于关心“外面的世界”。此话着实难以服众,中国同样面临国内巨大结构性改革压力,不也眼观八路?急待结构性调整这样的理由,并不能成为欧洲制度陈旧、发展缺少“创意”的合理借口。

“丝路”源头--中国,已经下定决心扩大开放及改革,“西部大开发”战略也近乎路人皆知。可要写好这部现代《西游记》实属不易。今日的欧洲,虽罩于欧盟单一市场下,但内部28个成员国间却存在重大差异甚至分裂。就同中国内陆省市存在显著经济发展差距一样,欧盟也面临东、南欧与西、北欧之间的经济“代沟”。如何协调跨越这些地区差异,欧盟与中国都有大量功课要做。

东边香港与上海的成功案例,倒是给一些欧洲人提了醒。比如说,占居重要地理位置,希腊雅典是否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地中海地区的航运金融中心?

可惜比起其他一些经济大国在基建领域的踌躇满志,欧盟实在是没有多少雄心壮志。欧盟境内高铁不足7000公里,规划中也只是2030年延伸至15000公里。要知道,欧洲可是高铁的“鼻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建有高铁。反观中国,高铁时代启动六、七年,如今中国境内高铁已覆盖13000公里,截止2020年更将达到30000公里。

要提振经济,欧盟何不参照效仿下中国的新兴主意。若能建成连接北京、布鲁塞尔、巴黎、甚至伦敦的高铁,都将令沿路地区受益匪浅。

当然,这些计划并不是凭空想象,都具可行性。北京与莫斯科眼下就在商议共建连接两首都的高速铁路。被欧盟孤立的莫斯科,地理上紧挨中东欧。

比起欧盟成员国与中国交好的积极性,布鲁塞尔显然要保守得多。欧盟与中国目前最大的谈判是“中欧投资协定”。与美国就自由贸易谈得如火如荼的欧盟,甚至连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可行性研究都不愿尝试。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欧盟与中国将在2015年撞到很多好日子。明年中欧将举行两次峰会,届时中国的“向西走”或许就会遇到欧盟的“往东看”,两者或许就会对北京提出的“丝路”项目一拍即合。

(本文是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付敬 发表在11月29日出版的中国日报上的专栏文章,欧盟分社实习记者刘佳翻译。)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