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布  >>  正文
凡人小善也温馨
锺布
2014年12月27日

(美国宾州的救世军义工在斯特科里奇市的商场外募捐,他们希望在这个不到五万常住人口的小城募捐6.5万美元的善款。 Photo by Bu Zhong)

进入12月,美国宾州的小城迎来了第一场纷飞的瑞雪,一股浓浓的节日气氛如雪花般散落在大街小巷。在市中心举行的圣诞树亮灯 仪式上,两名“圣诞老人”帮助一位6岁的男孩,摇响手中“带有魔力”的圣诞铃铛点亮了全市最大的圣诞树。本城高中的铜管乐队演奏了圣诞乐曲,而圣诞树下少 年合唱团献唱的一组圣诞颂歌更是把亮灯仪式引入高潮。仪式后,街道两旁灯饰加上商场、店铺的圣诞装饰一起照亮了回家的路,而小区邻居们早已用彩灯把各家的 房子装饰得别具一格。大家的心情受到节日气氛的感染久久不能平静,耳旁一直回响着“圣诞老人来到小镇”的音乐。

每 年这个时候,我给学生布置的电视报道作业是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heart warming stories),也就是那些让人心里感到温暖的平凡小事。美国学生在讨论中说,感人的故事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平时却很少留意。我们都认为,做善事 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普通人的小善之举同样温馨感人因为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

看得见的善举是,一些 慈善公益机构的义工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商场门口向行人募捐。比如救世军的义工们会戴上他们的标志性红色围裙,在商场门口支起一个带投币口 的红色小桶。这些义工很多是儿童和少年,他们并不直接向进出商场的顾客募捐,只是摇着铃铛祝福圣诞,以此提醒大家注意他们的红色小桶。多数路过的人会放一 些钱进去,但一般只是几美元。此时,救世军的义工们会齐声道谢。

到住宅小区来募捐的多数是男、女童子军, 他们都是邻居的孩子。童子军不需要大家捐钱,而是请大家为有需要的家庭捐出有效期较长的食物,如早餐麦片、罐头等。 作为每年必修的“功课”,童子军先到小区将一张列有所需食物规格及数量的传单挂到各家的门把手上。传单上还标明了捐赠食物应该放在自家的大门前,并说明放 置时间,以便让他们下次来统一收集。

中小学的“家长老师学生联合会”在年底会给家长们送上一张捐赠糕点给 学校行政后勤人员的礼单。家长们送上自己烘培或者买来的甜点,表达对他们为孩子操劳一年 的谢意。大学的教职工和公司员工给慈善机构捐款,用以资助当地的图书馆、义务消防队和基督教青年会等公益机构。一些社团组织,如钢琴教师协会、教堂,还会 组织义演、义卖并将募集到的钱捐赠给养老院等。

研究表明,人们的小善之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的移民Jorge Munoz长期为当地的无家可归人士每天提供一顿热餐。这位来自哥伦比亚的移民曾是皇后区的一名校车司机,从2004年开始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于这项慈 善活动。到2009年CNN报道他的事迹时,他已经给挨饿的人提供了7万次热餐。从电视上看到,这位身材矮小的普通市民清晨开着自己的皮卡车给无家可归的 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很多当地观众不只是感动,而是自愿加入他后来创办的皇后区天使基金。更多的人开始默默地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公共场所为陌 生人扶门,对路人报以微笑,购物时帮助身边的老人,为有需要的人做一件小事,捐款或捐物等。

而最令人难忘的善举可能要算多年前发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小餐馆的故事。那是1971年,一位穷困潦倒的23岁男子来到当地一家连锁小餐馆。他身无分文,已经 好几天没有吃过一顿热餐。来到餐厅,他点了不少吃的。餐后付款时,他故意说自己原本在钱包的20美元不翼而飞。他的演技拙劣,完全无法令餐馆服务员和周围 的人信服。此时餐馆老板泰德·霍恩走过来,弯下腰做出好像在地上捡到20美元的动作,然后对这位赖账的男子说:年青人这个肯定是您刚才掉的吧。然后霍恩把钱递到他手中。要知道,当时的20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相当于今天的117美元。年青人用这20美元付完账,把找零的钱放入自己的口袋后匆匆走入夜幕。

多 年后,这位男子一直过得非常窘迫。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他都在圣诞节到来之际遭到解雇。1979年圣诞期间的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因为失业心情 沮丧,很晚才开车到一家汽车餐馆。在车上,他见到送餐的女子工作辛苦,而且穿得十分单薄。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已经很不幸了,没有想到她更加不幸。于是他给 她20美元,并说余下的是她的小费。突然间,他看到她的嘴唇开始颤抖,眼泪很快流了下来。她说:“先生,您一定不知道这对我的帮助有多大。”

(本文未完)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查看全文,请点击腾讯大家钟布专栏,或访问链接:http://dajia.qq.com/blog/442336096826633

【责任编辑:管理员】
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关注新媒体及移动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