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  正文
周黎明:中国人的隐私和不断提升的社会包容度
周黎明
2015年01月12日

Private life and growing public acceptance

李银河。图片来源:王晓莹/中国日报

公众对中国最著名的性学家李银河公开其个人生活的反应说明了社会对他人私生活的包容度正不断提升。

在中国,李银河在诸多方面都是一个先锋式的人物。首先,她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性学家,至少从知名度来看是如此的。此外她因各种事情常常见诸新闻头条,颇具争议性。

李银河的丈夫王小波是中国首批独立于国家资助体系之外的作家之一。除了时代三部曲,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之外,他还写了众多富有影响力的文章,倡导人们独立思考。他还帮助李银河在性学领域进行性相关主题的调查研究。他们夫妻合作的成果同样也体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如《东宫西宫》。

自从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逝世后,李银河就象理查德·瓦格纳和莫扎特的妻子一样,继承丈夫的思想衣钵。

李银河自 己在1990年代也发表过一些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性学领域具有开创性。不过,她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后来她从纯学术领域转向社会活动领域,才逐渐被人 知晓。多年来,尽管立法者一再无视她的声音,网络上对她充满污言秽语,李银河也一直坚持不懈倡导私人生活领域的个人自由,提倡同性婚姻合法化。

有鉴于在过去十年中,公众如猛虎般的态度,在公开其私人生活时,她必定做好了思想准备。2014年12月18日,李银河在其微博上公布其生活伴侣是一个生理为女性,心理为男性的人。

“我并非是同性恋,而且我并没有觉得我在道德上更优越感。”她写道,“不像中国七成同性恋都会出于环境压力勉强与异性结婚那样,我跟王小波因爱而婚,双方自愿”。

她表示,她的伴侣是一个“跨性别恋者”,就是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恋者)中的T(跨性别恋者)。"这些跨性别恋者与女同性恋者不同的是,虽然在生理上是女性,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是男性,因此,他们对于异性恋者的女性具有性吸引力,而对女同性恋者没有性吸引力。"

为制止流言蜚语

这个小细节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可能是模糊的。外界对她的性取向的传言有了一阵子,她在自己即将出版的自传中详细写了这部分内容。她决定提前公开这一章节的内容,以制止流言蜚语,因为她认为这些流言中有些到了“恶毒”的程度。

李银河在微博中写到她与这个“男人”的初次见面。他在王小波死后不久就开始追求李银河。对我而言,这个细节显示出了她的天真或正直。李银河本可以不用清楚交代她与其伴侣的初次见面时间,因为她被这个“男人”追求的时候还处于悼念亡夫期间。

但这就是李银河本来的样子啊。她少了点中国人的圆滑,也因此令很多人感到不悦,即便是那些支持她的人也会如此。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变性手术才能划分为另一个性别,但在这个案例中,心理性别转变也能算作是性别身份转变。我并非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我相信李银河的说法。无论是否是同性恋,她都有权选择过自己认为合适的生活。

然而,一些网友因为李银河宣传性知识而嘲笑讥讽她。对这些人来说,不应该公开讨论这些性事。当然了,李银河并非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倡导性教育的人,但社会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疑神疑鬼,现在这位研究者的私人生活公之于众,正好迎合了这些人的怀疑。

李银河公布并非同性恋这件事,得到的回应多数是积极的评论,比如明星姚晨表示对李银河与其伴侣十七年的感情表示祝贺。在别人的私生活这方面,中国公众正在逐渐变得理性。多数网友也表达尊重李银河的选择并祝他们幸福。仅有少数网友表达说只愿把她当做王小波的遗孀,她要继承王小波的意志,隐藏自己的生活和爱的权利。

就像美国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的祝福者一样,李银河的许多明星支持者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宽容度的提升,同时加深对人类性行为的复杂性的认识。

也有少数人对此感到颇有兴趣并阅读了李银河的学术作品,但人们却要在纷繁的信息和新闻头条中才能明白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一道理。

在美国,作为金赛(Kinsey)或马斯特斯(Masters)和约翰逊(Johnson)这样的性学家是不容易的,在中国,像李银河这样的或许处境更为艰难。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里,性一直是禁忌话题。公开自己对性行为的态度会立刻使人联想到污秽放荡的画面。对很多人而言,要区分健康的开放行为和猥亵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性教育

在 当前社会,人口快速流动,大量务工人员背井离乡,他们在城市里一周所见的人比他们的祖父辈一辈子见过的都多,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强调性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 要的。网络对人们是便利的工具还是加剧这个社会问题严重性的根源,都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现在人们通过大量的科技产品和社交媒体,几乎可以让任何两个人 有认识约会的机会。现在若假装我们还生活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村庄里,这不仅是不现实,而且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 媒体报道中,一些年轻人参加冒险行为,最后失去了自己的健康,更有甚者,失去宝贵的生命,这都反映了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许多青少年电影或多多少都有过意 外怀孕的情节,这证明了我们的社会对人口缺乏保护,而这就更需要普及性教育和提高安全意识。否则,那些从网络上看来的色情片只会扭曲人们对性知识的健康认 识。

夹在对性观念漠视的传统和性信息泛滥的现实中,李银河其实更像是传统观念的中流砥柱。她说“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爱。”

她对她的第二个生命挚爱的描述颇为令人动容,读者们看到的是他们二人两颗心相互联结的事实,而不执着于他们伴侣的性别。

李银河的先锋性不仅仅体现在她的观点和行为上。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是可以做许多事情的,只要不声张。即便是企业管理也无法避开这一点。如今像李银河这样的专家正将性知识从阴影中带到阳光下。

几个月前,一位参加论坛的中国性学家被一个大妈泼粪了。李银河在心理上承受的攻击可能比其他人都多,在这些攻击她的人中,那些使用宗教化名像Paul和David的,发了许多攻击性的邮件。李银河说:“他们威胁说我会下地狱”。

其实,李银河在过去十年里遭遇的可能比地狱的情况还要糟糕。但显然她并不害怕。你可能不同意她的观点,但她不妥协的态度至少可以作为她所说内容的佐证。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双语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