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然  >>  正文
李克强达沃斯致辞展示中国改革战略定力
林超然
2015年01月23日

按照预定议程,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如期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发表了引人注目的“特别致辞”——《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致辞中,对“全球新局势”作出中国判断之外,李克强重点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改革创新、货币政策、世界商机等九大问题展开,并相应提出了中国对策。特别致辞的发表,像期待已久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各方对“中国声音”的所有悬念已不复存在。但这份带有强烈李氏个人风格印记的特别致辞,“特”在何处?你读到了什么?
方块字形象传达关键信息
首先,李克强的致辞,突出特点之一是用典型的“大众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政要、企业家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关注,李克强以形象直白的语言,阐明了复杂的经济问题策略。李克强坦言,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是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 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不会因有下行压力就搞“大水漫灌”(搞强刺激,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强力推改革,预调微调定向调控,通过改革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至远”的目标……可以说就在这些形象生动的方块字中,包含了李克强达沃斯之行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把如此学术化的经济运行规律、特征、目标、手段清晰无比地表达出来,不仅中国老百姓看得懂,外国人也不难懂。现在,不妨循着这些关键信息,深入探寻李克强致辞中所释放的信号。
“全球新局势”的中国判断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李克强的致辞,开篇就强调世界和平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强调维护和平稳定。李克强说,中国主张必须维护“有效和公认的国际秩序”而不是打破,否则繁荣发展“无从谈起”。这表明中国或将在维护“公认的国际秩序”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政府的“必须”动作。
致辞中对“世界新局势”的判断,着墨不多,但彰显负责任大国风范。对形势判断,他强调两点:即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和“孕育希望”。不确定性是现实,需要正视,但是李克强更强调的是后者——“孕育希望”,有希望自然就有前景,这正是李克强作为大国总理所具有的大国眼光。基于这样的判断,面对全球经济总体不太景气的现状,中国无疑给世界带来满满的正能量。正如俄罗斯媒体所评述的那样——“李克强赴达沃斯为世界注入乐观情绪”。
李克强在分析应对世界不确定经济形势时提出:“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形成全球创新合力,打造全球价值链,迎接新科技革命到来,培育世界发展新动能”。请注意这段话,不仅仅是在阐述中国的理念,更是对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全球挑战开出的一个“处方”。这一段文总共五句话,两处提及“全球”,一处提及“国际社会”,一处提及“世界”。可见,中国的目光早已越过一国一地区的狭隘,而是着眼于全球全世界。
分析+数据:坦诚回应世界疑虑
当今世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实况不了解而发生“误读中国”的事例不少。李克强以坦诚、客观的姿态,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些疑虑。
事实胜于雄辩,李克强深谙个中道理。因此,致辞中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历史和现实因素,并且既有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性分析,也有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定量分析,全面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走势。
针对世界对中国近年放缓经济增速的种种疑问,李克强主动回应: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有人甚至担忧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拖累,也有人担忧受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冲击”。在经济人士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时,往往片面放大新常态可能对国际经济的“拖累”,李克强在此高调表明的是 “中国经济转型的冲击”,这两者看似都是担忧,但后一个担忧反映的事实,仔细揣摩,其含义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在阐述“中国信心”方面,李克强则列举案例和有关就业、失业登记、CPI变化等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主动战略调速,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向好态势,而是在消除妨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各种不健康因素,对于世界经济将带来正面影响。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具体而言,意味着开放领域将扩大:包括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扩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和资本市场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实际上就是带给世界合作发展的商机。
深化改革,要对传统思维“说不”
“改革、创新”,在李克强特别致辞里占据重要分量。不难看出,李克强应对各种经济挑战的预案中,反复强调这需要依靠改革和创新来实现。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还是“走出去”投资、资本市场的开放……都离不开改革开路,创新引导。李克强不仅介绍了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阐述中国经济政策最新考量的话语背后,展示了对中国经济战略格局的思考与定力。
从政策层面观察,李克强宣示了“两不”(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和“不搞大水漫灌”),这可以认为是中国对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下的基本调门。经济不会硬着陆,意味着不必对经济增速放缓大惊小怪,中国自有从容应对之策;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表明不会追求过多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基本稳定,对广大企业界人士来说,这是利好消息。李克强虽然没有直接评论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的退出和影响程度,但透过出席论坛的央行行长周小川之口,已经表达了中国政府“不追求过多流动性”的基本态度。此外,透过出席论坛的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之口,着重阐述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新变化,也侧面回应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形态。时政分析家认为,政府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等等,势必出台更多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相信具体部署操作层面的改革开放推进,将随时间推移日益明晰。
这“两不”的背后,更根本的是要对传统思维“说不”。这也正是李克强对自己在去年9月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关于推动经济发展不靠“强刺激”,要靠“强改革”的再次强调,并进一步将对传统思维“说不”提升到关乎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双中高”,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层面上,内涵更为丰富。这意味着李克强正带领中国走在寻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根本解”的道路上。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做事的“本末”关系,反对“舍本逐末”,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但任何深层的改革,都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思想上的转变,才能真正带来“战略定力”。对传统思维“说不”,落到实处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福祉。”这进一步传递了中国改革推进的领域和力度都将深化加大,也表明中国政府充分吸收历史经验教训,应对各种经济挑战能力更趋成熟,更加遵从经济规律。
李克强面对达沃斯论坛的致辞,其实也是面对全世界介绍中国、分析世界、表明态度、寄语希望的一次中国亮相。致辞已发,论坛即将落幕,但“曲终人未散”,李克强的这番致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想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改革创新的坚定步伐。
 

【责任编辑:管理员】
自由撰稿人,曾任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