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平  >>  正文
大城市禁放靠道德行不行得通?
康国平
2015年02月05日

每到过年,总有人用道德要求别人替穷人思考,而不是通过法制和经济手段彻底禁放。网友有一对环卫工夫妇,手里举着一个心愿牌: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点回家过年!谢谢体谅。

 

这对夫妇的好意,让很多人转发,包括一些有钱人,大v。但可惜的是,有钱人才不会这么设身处地为别人思考呢。我这么多年没放过鞭炮,唯一的原因是:穷!

 

前些年,北京禁放,虽然没有强制措施,但多数人还是遵守法律的。北京的鞭炮也就没那么多了。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又放开了,过年的鞭炮销量大增,污染空气不说,一到过年炸伤炸残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一个说法是,积水潭医院和同仁眼科的医生,一到大年三十不敢大意,因为等着被炸掉的人送到医院,接手指,挖眼球。媒体放大这种可怕,但不怕死的人还是很多。

 

媒体每年都会花大力气报道鞭炮燃放的危险性,最近几年对燃放鞭炮引发的火灾、空气污染渲染得不可谓不多,但每年一到春节,北京的鞭炮依然放得振山响,站在阳台上,到处是炸开的烟花,鞭炮声从晚上8点响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大年三十晚和元宵日,胆小的人根本不敢上街。大街上放烟火的,就跟战场一般。那年放鞭炮最凶的晚上,我开车去看朋友,快进入所在小区,道路两旁全是开着车,后备箱装满鞭炮在路边放的。我总在想,这么危险的动作,万一引燃后备箱的鞭炮,汽车烧了,炸起来,把旁边的车也给引燃了,太可怕了。那个晚上,北京东三环,在迎接最后的烟火疯狂中,中央电视台新址的配楼,从下烧到上,火光映红了CDB的天空。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少有人会反思,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就不该这样?因为鞭炮炸掉眼球的人,家人为止痛苦,但旁边的人,会去思考燃放鞭炮这样炸眼球的事情,明天也许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假货越来越多,但鞭炮的质量却越做越好。土硝制作的鞭炮威力太低,如今的鞭炮都跟雷管一样威力。小时候我手抓一个大鞭炮点燃忘记扔出去,在手心里炸了,只是把手炸黑炸红疼了三天。换着现在的鞭炮,肯定把半个手掌炸去不可。

 

如果只是靠道德力量,劝人向善,不再过多燃放鞭炮,显然作用有限。很多人在社交媒体是热心人,一听说要转发如此劝人少燃放鞭炮的图片,就会到处转发,但等到他自己要放的时候,早把这曾经的承诺给忘记了。特别是很多社交大V,在网络上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差别太大。就跟部分官员嘴上喊反腐,但实际是个大贪官一样。要警惕大V的道德美化行为。

 

那么不用道德方法,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阻挡人们放鞭炮?一个是我提到的法制。严格禁放,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空气好了,危险降低了,过年的感觉真不是靠鞭炮来支撑。家庭的其乐融融,在一个晴朗的天空下度过春节期间,比大家边放鞭炮边抱怨空气质量太差,总来得有意义一些。

 

另一个办法是靠价格来规范人们的鞭炮消费。如果一串鞭炮价格高到离谱,相信很多人在可买可不买的情况下,一定选择不买。而对很多有钱人来说,他可以一方面在网络上用道德说教的方式劝别人少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继续掏钱买一后备箱的鞭炮。这不影响。类似的比如提供城市中心区停车费的方法治拥堵,总比限制人们买车的方法要好得多。提高碳排放价格的方法也是类似作用。

 

希望更多媒体在遇到需要劝人向善的时候,立场能更实用一些,而不是态度更美观一些。靠道德禁放,就属于纯粹爱上了态度,而忘记了应有的立场的行为。本来不很喜欢这样的态度。不管劝人向善的热心者,是房地产商人,还是娱乐明星,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位朋友。你要首先能跟我一样,穷到买不起鞭炮再来劝人不买鞭炮,我才会喜欢。

 

同样,这样的转发,#谢谢体谅#,很快在互联网上引发了PS热潮。扫地的不让人放鞭炮,卖鞭炮的让年轻人多买点他也好回家过年。更多谢谢体谅PS图现身互联网。让人只发笑。

 

看了是不是也很心伤?

人民需要自娱自乐。

图片来自微在网站。

【责任编辑:管理员】
IT评论人,移动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