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陨璧  >>  正文
记者手记:新“神器”助我跑“两会”
张陨璧
2015年03月13日

我没有想到,因为使用一款采访“神器”而在今年两会期间被同行们各种抓拍,并被发到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络上。

现在回想起来,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人要执行全媒体报道任务若想分身有术,没有“神器”们的协助可是万万不能的!两会又是各家新闻单位的必争之地,各种采访“神器”不断涌现、各显神通也就不足为奇。

3月3日下午,我和同事们早早地来到人民大会堂东广场,为即将开始的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开幕式报道做热身。

这次来到广场上,我额外配备的是一个头戴式的全景摄像头。这个摄像头的效果,可以比作装备在汽车前端的行车记录仪。

“这是什么呀?谷歌眼镜吗?”排队没一会儿,就有不少同行围了上来询问,并用相机或手机拍照。更让同行们惊奇的是,这个摄像头还有一个手表式的监视器做配合,手表的液晶屏幕通过无线连接就可以直播摄像头上看到的画面。

大家纷纷给这套设备点赞,因为这样就可以省去盯着监视显示屏的工夫去做别的事情。

实践证明,这套新装备果然管用,所捕捉的采访对象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姚明等;有了它,堵到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请他谈并购计划的采访才能有效转化为见报英文稿件。

我这次使用的新鲜玩意只是“小试牛刀”,今年两会会场上最常见的采访神器莫过于两样:一个是手机,一个是自拍杆。

如今在融媒体时代,为了保证发稿速度,手机的重要性早有超过笔记本电脑的趋势。

3月6日出版的《法制晚报》A9版刊发的一组两会图片花絮报道“神器·神气”,其中就有一张拍我的照片,图片说明写着:“记者头戴摄像设备加手机双保险采访,确保全程记录。”

诚然,手机在采访记录方面,性能指标现在已经可以胜任绝大多数场景,全高清的摄录可以最真实地还原现场,且收音性能也比过去要好很多。

《中国日报》作为中英文双语的全媒体,走上两会现场现在最常见的新闻产品形态是用移动端第一时间发出微博、中文消息、图片、视频、英文稿件,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在一线带来新鲜一手的资讯和观点。

我们的稿件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门户转载量。如我3月3日采访江泽慧委员谈大气治理的中文短消息,甫一上线就迅速被新浪首页抓取。

融媒体时代,我们针对新闻报道质量和速度的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明年的“两会”中,我也愿意第一时间试用新“神器”,让科技进一步解放双手,让脑力进一步激荡!

(注:本文首发于中国记协网,原标题是:[记者手记]中国日报社张陨璧:新“神器”助我跑“两会”)

复制去Google翻译 翻译结果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