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3月15日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中国日报》记者获得提问机会。
文/青山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
记者会期间,中国日报记者获得一个提问机会,中国日报记者称:“您好,总理,我是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的记者……”,总理笑了笑说道:“你们都是两个头衔,然后提两个问题……”,在中国日报记者提问之前,其实还有更夸张的,新华社的记者居然有三个头衔“新华社、新华网和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也自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央广网的记者”。
这其实并不是记者们的一点点小“狡黠”,用报多个头衔,获得多个提问的机会,而是新媒体已经占领国家重要新闻发布会的一个标志。从1999年网络媒体第一次走进两会,开启网友与代表委员互动的先河,到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温总理“网络问政”,继而两会期间新闻中心首设“网络访谈室”,再到如今微博、微信新媒体逐渐开始“围观两会”。
新媒体的发展势如破竹,在近几年已经占领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会议的报道渠道,甚至春晚也变成了电商红包大战的“战场”。唯独总理发布会这样的国家级重要新闻发布会,媒体记者们还在坚守着传统媒体的最后一片阵地,自报家门也是传统的我是某某日报的记者,我是某某电台的记者。从去年两会的记者发布会开始,一直到今年的两会报道,新媒体终于攻陷了这个“堡垒”,出现了多个名字长度十几个字的夸张头衔,甚至连移动客户端名称都带上了,怪不得总理听到都笑了。两会俨然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转战手机平台的报道盛宴。
这次总理记者会,自报家门不光“名字一定要长”,很多传统媒体,在报道平台的选择上也有向新媒体平台、移动平台倾斜的趋势,这在以往这样国家级的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来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像《中国日报》在这次两会报道期间,就把报道的第一发布平台选择在手机平台,花大力气改造了手机客户端后,专门为两会开辟了报道渠道,手机端成为第一发布平台,沦为“传统媒体”的网站,只作为稿件归纳和技术支持的第二平台。而这样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主流。像人民网,新华网等传统媒体“老大”在两会期间也抢滩登陆了手机平台作为重要的发布平台。
自报家门名字越来越长,相反,在新的传播平台例如手机客户端和微信等,新闻稿件却越来越短,越来越快,以往的两会报道“大肠稿”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就某一热点,某一句话展开报道并分析的小快稿,或一组小稿件,这也是在两会期间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点。小的稿件不仅便于手机平台阅读、传播、转载,对于一线的记者来说,操作的便利性也大大增加,再也不用在“两会战场”东躲西藏捧着笔记本电脑跑到厕所去敲键盘,采访完毕后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快速的把一篇稿件打出来,发回报社“大本营”。
有代表对媒体笑称,自己刚刚结束完采访不到十分钟,就在手机微信上看到了自己的新闻稿,可窥见手机平台传播速度之快和阅读的便利性。
关于作者:青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