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江城闻名,长江穿城而过,赋予城市大气天成壮阔之美。但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是,这座城市还是花城,到了春天,梅花、桃花、杏花,当然还有那油菜花,依次开放,而最知名的恐怕还是樱花,“坐高铁到武汉赏樱花”成了如今的城市旅游宣传语。阳春三月,当你在武汉城中碰到满口粤语的游客,你会恍然,哦,赏樱花的季节到了。
武汉的赏樱之地有两处,武汉大学樱园和东湖磨山风景区的樱园,但是不管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会不约而同奋勇挤去人潮汹涌的武大校园。
120多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分成樱园、桂园、梅园、枫园等,樱园,最知名。大家说到的约定俗成的樱园其实很小,但是集中了武大的最美。老斋舍、樱花大道、樱顶,这就是樱园的组成。
老斋舍,20世纪30年代建成,这个当时最气派的大学学生宿舍如今仍然被用作宿舍。一片老斋舍被拾级而上的台阶分隔,每处依天井围合。当你沿台阶而上碰到出出进进的学生,一定会感慨这老建筑住满青春学子的奇妙生命映衬。住在这片宿舍的学生也被称为最幸福也是最烦恼的武大学生,幸福不言自明,烦恼的则是樱花季人潮带来的嘈杂骚扰。
走在樱花大道,近200株纯种东京樱花沿着300米长大道盛开,与银杏、松柏、桂花以及老斋舍建筑群相映成景。沿着樱花大道看樱花,仿佛一条白玉带浮于半空,登上老斋舍楼顶平台向下俯瞰,樱花又如朵朵轻飞的云,浮动在满园翠绿中。抬头看,越过满满的树植,前景是著名的武大老行政楼,背景是横卧校园的珞珈山。云雾蒸腾里,错落的建筑与山林,静谧校园气象万千。
樱顶还有武大另一处知名的历史建筑武大老图书馆,这座近80年历史的图书馆几近成为武大的校园象征。从老图书馆再往前走,是闻一多塑像。正是闻一多,为武汉大学校园起名“珞珈”。相传战国时楚王御驾曾在武大所在山脉落脚,故得名“落驾”。1928-1929年,留美归来的闻一多受聘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虽然在武大任教时间不足两年,但闻一多却给武汉大学带来两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方面他给武汉大学设计了两款隽永、典雅的校徽,一方面他以诗人的才情,将难登大雅之堂的“落驾”改为洋溢灵动之气的“珞珈”。
武大樱花花期最盛一般是3月20日左右的一周时间,此时武大每日涌入10万左右人流。拥挤的人流在校园里发酵多样新闻话题,有校方为限制人数开始收费、有游客对教学秩序的影响等等,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09年穿和服母女樱花树下合影遭学生和游客驱赶一事----日本国花种植中国引来观客如云,当和服与樱花共同出现时,这其中况味,武大学生说,“让人不舒服”。
为什么在中部的武汉大学有这么一片绚烂的樱花,这确实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关。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把武汉大学作为野战医院,1939年春从日本引进樱花,以慰思乡之情,这是武大校园最早的樱花。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又得到日方相赠的樱花树,加上其他渠道引进和补种,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千余株,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今,武大校园赏樱人流一年胜比一年,人们更多的是借着春光到古老校园感受一种氛围。如果说,到别处赏樱只是一般的阅览春光,那么武大赏樱,就该是带着一种朝花夕拾的情怀,去感念校园时代的青葱往事。在樱树下漫步,看的不仅是樱花,更是看那花下飞扬的青春。
关于作者:周荔华,中国日报驻湖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