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  >>  正文
上市公司高送转不再是数字游戏
曹中铭
2015年03月26日

日前,中国平安的一份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而其核心焦点则在于10转10派5的利润分配方案。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可谓层出不穷,但像中国平安这样的大蓝筹也推出10转10的方案,确实并不多见。

中国平安推出高送转的一大理由即为“基于本公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仅从做大的角度讲,除了规模做大外,股本的扩张也是做大的一个方面。不过,资料显示,中国平安目前的总股本已高达91.4亿股,10转10之后将超过180亿股,基于其“巨无霸”的体量,中国平安股本扩张速度明显有点偏快。更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平安股本扩张之后,其业绩增长速度是否能跟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呢?

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无疑是今年市场的一道“风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533家公司推出了2014年度分红预案,其中196家公司达到了“10送转5”以上的“高送转”标准,“10送转10”及以上的高比例送转公司达153家。其中,推出“10转10以上”的公司已有49家公司,而去年则只有6家。另外,像海润光伏、朗玛信息、万邦达和通鼎互联等4家公司更是推出了10转20的利润分配方案,也凸显出这几家公司的“慷慨”与“大气”。

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其并没有向投资者付出真金白银,但股本扩大了,而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减少了,表面上只是数字游戏而已。但从近年来的市场实践看,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已不再是数字游戏。

首先,高送转个股已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无论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成长性如何,只要其推出高送转方案,都会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一些推出高送转的个股,其方案公布后的涨幅是非常惊人的。数据显示,今年公布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中,年内股价实现翻倍的就达到31家,像推出10转15的联络互动,其年内股价涨幅超过240%。正是在巨大的“财富效应”下,高送转个股炙手可热,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加盟。

其次,高送转个股中不乏违规违法行为。某些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之前,其信息已经被泄漏,进而造成了内幕交易的违规行为。海润光伏就存在这方面的嫌疑。今年1月23日,海润光伏公布了10转20的高送转分配预案,而在此前,上市公司股价早已持续上涨,最大涨幅高达46%,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不过3.3%,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背离”。一家业绩如此垃圾的公司,显然不该受到市场如此的热捧。

其三,高送转已蜕变为上市公司实施利益输送的工具。某些上市公司虽然推出了高送转方案,但实施利益输送的迹象明显。如海润光伏的公告显示,与其“高送转”预案一同披露的,还有提议三股东的巨额减持计划。如股东杨怀进计划在1月22日起的未来十二个月内,减持海润光伏股份将不超过3453万股,而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亦计划自1月22日起未来十二个月内减持部分或全部股份。这三大股东一方面提议“高送转”,一方面又欲大肆减持股份,无疑是欲利用高送转为自己实施利益输送,事实也正是如此。

客观上,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已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赶时髦者有之,涉嫌内幕交易者有之,实施利益输送者有之,追逐投机者有之。毫无疑问,高送转没有为市场带来正能量,反而暴露出多方面的弊端。为此,笔者有如下方面的建议。

一是垃圾股、业绩差的个股禁止高送转,这些上市公司的每年送转比例不得超过10股送转3股。二是亏损股、业绩大幅下滑的个股不得实施高送转。三是鉴于某些上市公司巨额定增后以实施高送转回报定增对象的情形,规定定增上市公司两年内不得高送转,以防止其利益输送。四是对高送转方案公布前股价出现明显异动的个股,上市公司应撤销其高送转方案。五是对于高送转中出现的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方面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发现一起,严查一起,严惩一起。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曹中铭,独立撰稿人,资深财经评论人。在多家网站、报纸、杂志开设有专栏,已发表数百万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