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名官员,出身贫苦,生活节俭,身上穿的棉布背心是刚刚参加工作时买的,已经30年了还在穿,平时一日三餐也很简单,从来不吃肉。可他一次收下别人给的100万元好处费却很坦然。这个人叫曹培武,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局长,日前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人前节俭,人后贪婪”,似乎成了不少官员的“标配”。因反差太大,太有违和感,以至于有人感叹这类贪官演技高超,不当演员可惜了。其实,节俭与贪婪并不矛盾,看媒体的报道,有的贪官穷孩子出身,过惯了苦日子,从小就养成了节俭习惯,曹培武就是如此,他称不浪费一分钱财物,饭菜能吃饱就行,看到别人挥霍浪费心里就难受。或确有此事。
还有一类贪官,节俭只是幌子,掩人耳目,意在遮蔽贪腐事实,给人一种清廉假象。穿着朴素,生活清淡,并不等于一定廉洁。案例不胜枚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名下无房无车,也无巨额存款,平时上下班坐地铁,周末没有应酬,却是巨贪;贵阳市原市长助理樊中黔节俭成性,吃穿普普通通,手机修了若干次还在用,一双皮鞋换了三次底还要穿,20年来受贿的赃款却足足塞满了五个保险柜。
“人不可貌相”之语同样适合部分贪官。如果以貌取人,就可能被蒙蔽住,等到他们落马时惊得掉了下巴。有的贪官苦心经营“清廉”形象,比如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原局长范太民,常年穿解放鞋,肩背绿挎包,赢得了“挎包局长”的美誉。他落马时不少人难以置信。除了掩盖贪腐,有的贪官以“清廉”示人,还有积累资本以便升职的目的。重庆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张宗海是有名的“草鞋书记”,他在任黔江区委书记时经常穿着草鞋下基层,与山民打成一片,广大干部群众见他这一身“艰苦朴素”的农民装束,就倍感亲切,拥护之声高涨。良好的口碑成为他很快升迁的一大因素。
官员只要是合法收入,披金戴银也没什么关系;也不是要求官员不能衣着朴素,但凡穿得朴实就是伪装,这就陷入极端化,纯属偏见。我们所警惕的是伪装清廉。还需追问的是,有的官员依其收入不可能高消费得起,为何能够如此奢华?比如,上个世纪末,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但有名香港记者盯上了其穿着,从衬衫、领带、西服、皮带到皮鞋全是世界名牌,粗略估算也值几万港元。回港之后,这位记者不解地在报道中提出,内地市长的月收入不过1000多元,慕绥新如何穿得起这么贵重的“行头”?后来,慕绥新果真落马。清代名臣董邦达说过,“贵而过奢,其势必至于贪婪,权力重,则取求易也。”官员追求奢靡,不贪怎么可能?
研究官员的行头,挺有意思。行头里面,是否藏着一个肮脏的灵魂,就需要透过表象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