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平  >>  正文
“成功”的自媒体有参考价值吗?
康国平
2015年04月30日

我身边有很多“成功”的自媒体人。他们经常会排着队,在我的朋友圈发布同一家企业安排的同一内容的广告,他们也会在同一天在自己的自媒体公共号上面发布同样内容的文章。他们还会加入一些自媒体组织,以获取足够的人气以及广告。甚至,他们还会因为有一到两篇影响到顶尖人士的文章,从而获得名声,成为一些企业的坐上客。领导出国做产品发布,他们会安排头等舱陪着过去;领导去国外考察,也会带上几位自媒体大咖作陪。照例,沿途领导思想,以及异域风光,我也能在我的朋友圈看到过。一个立体的企业老板,就这么通过这些抱团的自媒体人而传播出来。

有很多人,就此分析这一的成功的自媒体人,觉得“风光”是比“身价”更重要的自媒体人指标。我甚至从一个私人渠道拿到过一个自媒体人发稿价目表。还仅仅是TMT行业的一些微博和微信大V的情况。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在那个列表里。发微博的价格,从1000元一条,到最高好像有8000元一条。大V,也就是平常嗓门比较大的几位朋友,分析似乎有点深度的,他们发一篇微博的报价是5200元。为什么有零有整我不太清楚,不知道5200是不是合一个美元价目?

自然,也有朋友在朋友圈攻击这样集体发垃圾信息的行为。你一个人,传播点创业信息,哪怕卖点面膜,都无可厚非。可你们集体行动,为一个企业捧臭脚,算什么事情嘛。我面对朋友圈这样的行为,也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一概屏蔽,似乎既然是朋友,也没犯多大错误。但不屏蔽嘛,一大堆花花绿绿刷屏的信息齐刷刷都来了,我也没法忍受。反正是很烦。自然,这样的品牌推广,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反而是负面效果了。比如前一阵子,有《速度与激情7》电影的上映。有一家叫速8的酒店借此就营销了一把。“看完速7,上速8”就刷了我的屏。这样恶俗到不忍心的带明显性暗示的内容,大家觉得发到朋友圈合适么?朋友圈有家人,有朋友,有偏保守的女性朋友,甚至有年轻的晚辈。为了传递一家垃圾酒店,就用性暗示的内容来传播,我真怀疑创意者脑子被驴踢了,也怀疑传播者都是一些下流货色。

国内自媒体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微信公共账号流行起来后才有的。而在美国,wemedia这个概念,起码2003年就起来了,但也没火起来。而因为微信的火,现在自媒体概念真是火了。我个人有个公共账号,虽然用户数才几千,文章访问量少得可怜,但有时候也被人作为自媒体邀请去什么发布会。除了真正好朋友的创业项目我去过一两次外,所有的邀请包括要求和自媒体组织合作以及发稿要求等,都拒绝了。不是不想成为“知名自媒体人”,实在是觉得,我不过是在互联网那么一张网上,新增了一个发表我看法的出口罢了。我只发表我自己的看法,成熟不成熟,能否影响到人,影响到多大范围,真的不是很关心。我相信,有个三五好友能愿意阅读并分享你写的东西,就已经很好了。某一天,我一同事说她想要搜索一个资料,居然在微信搜索到我分享的一篇文章,大感意外。这大概就是微信公共账号的好处吧。我有另外朋友,在微信公共号上做自己的事业。推荐股票信息,给投资者答疑解惑,为投资者搭建互相沟通的平台,我认为都是好的方向。还有一位多年前认识的朋友,做了一个为孩子的教育的微信平台,至今没啥收入,但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其中。每年的投入以几十万计,为的不是成为“知名和成功”的自媒体人,而是将其作为未来可投入的事业,这都是让我感动的自媒体人。

自媒体最大的价值本不应该成为企业公关活动的一环,而是成为你和你能掌控的朋友关系的信息转发一环。既制造和传播内容,更消费内容。只发布企业给的稿子,不叫自媒体。和av明星一样,他们在拍摄,是工作,而不是享受性爱。

而你看到的所谓“成功的”自媒体,跟中彩票一样难,你身边靠自媒体的成功,从而“成功地”做起了广告发软文请上发布会嘉宾席请去海外发布会的少数自媒体人,和网络上每天都有的中彩票的人一样,对你没参考价值。相反,那些兢兢业业,只发表自己或成熟或幼稚想法,或开心或不开心瞬间,或有用或无聊的信息的一些边缘自媒体,也许收入还不够自己买一顿早餐,或永远没有收入,也没有喝彩,但总归是坚守了自己的内心,是因兴趣而起的。你不能因为看见柴静这样的自媒体人的成功,就觉得做一个幕后的电视工作者是可悲伤的。你应该看到,“不成功”的自媒体人,和那些千千万花2块钱买一张彩票的彩民一样,不过是托起那些明星的必要一份子。

2015/4/30 

【责任编辑:管理员】
IT评论人,移动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