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成都交管部门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两车在三环路及三环路辅道上涉及的交通违法行为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将在对双方当事人调查完成后对外公布。针对张某殴打卢某之前,两车之间是否有交通违法的问题,网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剧情反转之快,令人目不暇给。卢某被殴打,先是引发网友同情,随着行车记录仪中的相关视频公布,卢某被网友掉过头痛骂。从“下手真狠”的愤怒,到“打得真好”喝彩,再到如今“该不该打”的热议,议题不仅碎片化,也显得缺乏价值。此外,针对卢某的人肉搜索也同步展开,其中不乏交织着已被证伪的谣言,这种境况同样令人皱眉。
“变道打人事件”如果沦为一地鸡毛或满地口水,未免可悲。如果说一开始真相未明,网友被第一段打人视频激怒,又被第二段别车视频所“撺掇”,那么接下来所演绎的讨论方向,应该是寻求真相和吁求警方调查的同时,谈论更有意义的事件,而不是纠结于该不该打。该不该打是伪命题,变道不对,也不等于打人就对。如果有着清醒判断和成熟认知,该事件发展至今,应有明确的价值排序。即由原来的口水之议,升华为文明共识,以及如何杜绝突然变道和路上互“别”。
开斗气车,这不是两个人的战争,而是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将无辜他人拉入战争的可怕行为。从行车记录仪中的视频可知,两人别人,险象环生,将“路人甲”们强行代入了危险境地,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生命的无视。公路不是自家小径,在马路上撒野,就是拿公共安全开玩笑,一旦酿成车祸,其他行人或车辆跟着遭罪。因此,对马路上别车行为绝不可容忍。
遗憾的是,目前对强行变道和追逐别车等行为,似乎并无有效的制约方式。正如有交警所称,“强行并线非常容易引发事故,尤其在主干道或者高速路上,因车速较快,‘被别’的司机下意识打轮躲避时极易发生侧翻等交通事故,甚至是恶性事故。”目前对这种行为,在未发生事故的情形下,几乎无法进行处罚,除非司机是在进入导向车道进行拐弯时,民警发现之后可及时进行处罚。基于此,此次变道打人事件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的监管部门和立法部门,如何更有效地遏制强行变道和追逐别车等行为?如果能够推动法律更健全,让司机们不敢别车,倒是好事。
除此之外,还需由此探讨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即我们已经进入车轮上的社会,但驾驶文明为何滞后?香港的做法值得内地借鉴。据报道,“港式文明驾车”被誉为香港的一大特色,“香港车真的无条件礼让行人”、“弯道车真的全部给直道车让路”、“红灯后果让所有车辆都停止,甚至不会左右拐”,这是内地人到香港的一大感受。相对应的是,香港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仅为0.21,比日本的0.53还要低很多。香港导演杜琪峰的电影《毒战》,有这样一个场景:开车的香港中年毒贩在内地的车道上,老老实实地遵守交通规则开车,周围却有车“滴滴”地按喇叭催促他,这名毒贩忍不住暗自骂:按、按、按!没有礼貌!虽是电影情节,却让人看到:在香港连“毒贩”都知道谨遵交通法规和驾驶文明。
究其因,香港驾驶考试严苛执行,大部分香港人要参加两三次路考才能及格,考取驾照后,香港运输署并不会急着给新驾驶员正式牌照,而是“暂准驾驶执照”。必须再通过12个月的暂准驾驶期,才可获签发正式驾驶执照。同时,处罚严厉,执法严格。比如,禁止私家车使用有色玻璃,车主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1万港元和监禁6个月。业内人士称,“香港没有叫李刚的爸爸,无论是谁,交通违规后走关系通融的情况不存在,每个人都不会抱着侥幸心理,不如谨慎地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开斗气车,连转弯未观望让行等状况都不容易出现。
涵养驾驶文明,当然非一日之功,但是我们有责任提升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应该有意识减少陋习,遏制内心的冲动。如果此次变道打人事件,能够带给公众更多更上行的深思,而不是徘徊在该不该打的二元思维中,那么我们离文明和法治思维就会更近一点,就目前而言,需要跳出口水战,重新价值排序。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