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  正文
张敬伟:习近平亚欧三国行看点多意义大
张敬伟
2015年05月09日

中国的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总是引人关注且让全球印象深刻。

5月7日至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习主席的亚欧三国行,看点颇多意义极大,体现周边外交特色和彰显中国大国形象。

习近平主席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2013年9月,新主席访哈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现在“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型并开始实践。由此战略衍生出来的“两行一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则使中国周边国家和许多大国成为命运共同体。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哈关系则是这个命运共同体中有机组成部门。

中俄关系堪称历史最好——虽非意识形态结盟,也非地缘政治军事同盟,但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而,中俄战略关系,既是周边外交,也是大国外交。前者,两国堪称亲诚惠容的典范;后者,中俄无瑜亮情结而是合作共赢。经历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的考验,俄罗斯更觉得战略东向的重要性。俄罗斯能源外交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在欧洲遭受挫折,并为西方社会集体制裁。因而,中俄能源合作,以前所未有的大格局而展开。倚重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合作,则是俄罗斯摆脱被西方世界孤立及破解经济危机颓势的理性抉择。

更要者,在欧亚经济合作方面,俄罗斯本来有自己的战略版本: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的经贸战略雄心,同样因为乌克兰危机和西方世界的孤立而消弭。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开始践行并取得全球相应。中俄两国的经贸战略路线图在欧亚方面有重合,但中国的“一带一路”有战略蓝图,亦有资本和产能支撑,而且更具全球性。正因为如此,对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激活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并给予欧亚经济联盟引擎动力。俄罗斯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凸显中俄经贸战略合作深化,也是俄罗斯对中国全球大国地位的确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佳宁认为,当今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已经是非正式超级大国的水平。

2014年,中俄贸易额为953亿美元,石油、天然气、核能、高铁、宽体远程客机联合研发都是近来中俄贸易的热点,中俄经贸如何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也成为新的看点。靠能源“生存”的俄罗斯,在能源价格仍处低点的市场环境下,中俄多维度的经贸合作是俄罗斯经济复苏的良好机遇。当然,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甚至武器装备,也攸关中国的能源和国家安全。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写作伙伴关系,等于打造中俄两国的命运共同体。

全球舆论最关切的是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70周年庆,而且中国军队也将参加红场阅兵式。这对俄罗斯是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因为中国领导人的出席和中国军队的“捧场”,西方世界孤立俄罗斯就失去了意义,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中国对俄罗斯的奥援,并非是刻意和西方作对,而是基于对二战(抗战)历史的尊重与铭记。在亚洲,日本不仅吝啬地淡忘了侵略历史,也很难从其首相嘴里吐出“道歉”这个词儿。更可忧的是,美国基于其亚太战略的布局,也有意无意地忘记二战历史,和日本构筑让东北亚不安的美日新同盟。可见,无论现实的大国关系多么复杂纠缠,但忘记历史会让现实更困扰未来更危险。

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文章,以二战历史经验启迪新型国际关系--历史、现实与未来,和平、发展与共赢,对全世界都是醒世名言。

习主席的亚欧三国行的最后一站是白俄罗斯。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4年来再次访问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对中白工业园合作项目及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充满期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白俄罗斯划时代的访问将为两国合作注入强劲动力。”(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布里亚语)

世界大格局,动态调整中。习近平主席亚欧三国行,带给世界的是和平、发展和共赢的理念,彰显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际关系、财经专栏作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