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  正文
创业板的创世神话和创富泡沫
张敬伟
2015年05月20日

中国股市就是这么任性。蓝筹股疯涨之后,又轮到了创业板--当前创业板股票总市值为5.23万亿元,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上升至9.28%;同期,其流通市值也达到3.1万亿元。以最新总市值计,乐视网、东方财富市值规模已经比肩宝钢股份、保利地产、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

这是创世时代,也是创富时代;中小板在股市发威,制造创世传奇,并不令人惊奇。就大环境而言,虽然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新常态”中,但“新常态”也蕴意着结构调整的新气象,加之资本市场开放力道大,监管越来越好。产业转型升级契合政策指向和符合市场方向,创业板最具“两向”特色,在股市形成资本融聚效应,符合市场逻辑。

“中国创(智)造”和“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依然是缓步推进的节奏。但在极度敏感的股市上,资本捕捉趋势信息的敏锐度是最强的,因而大机构和基金可以最快的速度和能力,制造涌向创业板的资本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敏感的机构投资者看来,创业板的基因属性,最符合“中国创(智)造”和“互联网+”的创世产业特质。这是创业板在股市制造创世神话的本因所在。

股市另一效应就是跟风逐涨,最终往往形成泡沫效应。这是股市永恒铁律--理性投资和跟风投机总是如影相随,股市牛到极致必然回落走熊。

因而,创业板的传世神话和创富泡沫,也许会循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步点而来,这是广大投资者所亟需关注的。

其实,创业板高歌猛进的同时,市场警讯已经悄然想起。5月8日至12日的三个交易日连涨444点的速度,让投资者们在上周剩下的两个交易日(周四、周五),有了观望和彷徨。虽然是有惊无险,但市场后市堪忧--投资者们对于创业板的传世神话,存在怀疑。所有人的投机心理都被放大到极致,如何赚得最多和选择最佳机会逃离,已成为市场关注创业板的典型心理。在此心理状态下,从机构投资者到广大散户,每个人都是手握钱袋而眼神惶恐的犹大,在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风雨欲来而又欲罢不能的“最后晚餐”--从蓝筹发威到创业板走牛,中国股市的饕餮盛宴也许这的要曲终人散了。

即便是冷静旁观的观察者,也不得不追问:中国创业板是否重蹈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的覆辙。这也并非杞人忧天,股市上的泡沫本身就是非理性资本聚集造成的,从资本跟风聚变到蒸发流失,既有投机资本流动性和无常性的特点所致,也有机构游走引发的连锁反应,当然也看其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现。但从中国创业板的情势看,主要是资本在股市上的进入和出走游戏,和创业板的实际表现并无直接关系。政策市和概念市的意味强烈。

创业板从创世神话到创富泡沫,也许就在一瞬间。这亟需散户们睁大睁大眼睛和理清心绪,在资金运作上更具敏感性和效率性。

近日,市场纷传证监会对违反契约超配创业板的公募基金进行“约谈”,并对其投资创业板的行为进行窗口指导。虽然证监会对此进行“证伪”--称传闻不实没有所谓的窗口指导,也不会干预公募基金的正常运营。但须指出的,市场上由此“耳语”,也绝非空穴来风,这一方面凸显市场对创业板神话的后市焦虑,也对公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充满疑惑。证监会的“证伪”同时也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虽然它不会干预公募基金的正常运营,但是对于潜在的违规行为,证监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不管是2007年的房地产股引领牛市风骚,还是中字头蓝筹股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强势勃发,抑或现在创业板的创世神话逆势而起,中国牛市传奇不可能是永远进行时。创业板也许是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主力,但就现实看,基金和其他机构资本,或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在来去匆匆的投机大扫荡中裹挟着散户牟利,大多数跟风的中小投资者,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赔钱赚吆喝”的宿命。

创业板创世神话还能维持多久?还是要从股市铁律中寻觅正解--理性投资,才是中小投资者不变的选择。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际关系、财经专栏作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