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近40年、保持快速发展的奇迹后,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和5月两度开启亚欧丝路之旅,从而使中国踏上了在大胆而充满奇迹的开放之路上的新征程。
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而言,中国前方这条“向外”开放的道路显然要比之前进行的“向内”的改革开放之路更加充满挑战。而说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征程,就不得不提中国是如何从1978年起一步一步向世界敞开大门并与之融合的。
在最近对白俄罗斯的访问期间,习近平参观了正在建设的首都明斯克机场边的工业园工地,这个工地所在地是一个在中国的帮助下将逐步建成为高新科技城市的小村庄。这也让我们回忆起在改革开放的最初期,中国也是从南部沿海的一个小渔村着手,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
当时毗邻香港的这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繁荣现代的大深圳,一个举世闻名的新兴都市。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是中国30多年前第一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随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又决定打造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92年,邓小平再一次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继东部沿海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之后,为了平衡地区发展,在本世纪之初中国又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用以发展中西部地区。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最后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是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取向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中国的贸易投资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不再对外国投资者提供超国民待遇,而是更加公平的同等对待本国和外国投资者,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全球进行投资。这一趋势更是在2008-2009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增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经济泡沫、腐败严重、环境退化,以及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持续升温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习近平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开始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通过一系列重大政治改革和政策调整,这位新晋国家领导人也向世人展示了他想改变中国的决心。
就改革开放而言,习近平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输出中国之前几十年所积累的资本、技术以及发展经验,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
将所提出的概念很快落实于实际行动,习近平也证明了他是干实事的领导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继而决定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以为该倡议框架下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前不久,中央政府也第一次宣布“一带一路”愿景,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将地方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
今年,习近平已在四月和五月出访了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虽然和平是访问的主题之一,但习近平还主要就“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会为彼此带来双赢局面分别和这些国家首脑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与巴基斯坦签署了总额高达460亿美元的投资合同后,习近平在接下来对俄罗斯的访问中也和俄方共同探讨了关于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廊沿线上的一些国家进行深度合作,乃至讨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同时,在白俄罗斯,中白双方也共同表达了要以深圳成功案例为模板,在20年之内将明斯克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打造成为高新科技新城的决心。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最终实现双赢,中国的诚意尽显。作为一名见证了中国自2012年以来大多数重要发展历程的记者,我明显地意识到了中国“对外”开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12年以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向内”的开放,通过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来升级内部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发达经济体也同样通过对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转让获利。
通过多年来技术和财力的不断累积,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对其他经济体进行大规模投资,尤其是对那些存在技术与资本短缺的国家。而帮助这些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工厂和发展贸易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
当然,这条新的丝绸之路无疑会超越历史上那条著名的贸易走廊。“一带一路”并没有设置任何限制,如果美国对该提议感兴趣,它也完全可以加入进来。不像古丝绸之路,那时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还并未触碰到世界的另一半球。
与此同时,向外的开放也为中国提供了另一个学习的机会。中国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国家,过去几十年来成功吸引众多外国投资并将自身转型发展成为世界出口大国的种种经历也都证明了中国出色的学习能力。
相比最早仅仅是单纯吸引向内的投资,今天中国要走出去,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国际背景、以及各异的文化。因此,中国也需要采取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沟通效率。
目前,把“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广泛传播出去是目前中国“向外”开放的关键。通过此举,中国便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发出更多的互惠互利项目。
当然这页新篇章的开启也需要双向努力。对于想要和中国携手合作的国家来说,现在是时候及时跟进中国向外开放这一新战略的进度,并随时与中国保持有效沟通。
(本文是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付敬发表在2015年5月22日出版的中国日报欧洲版上的专栏文章,由欧盟分社实习记者郜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