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当我把参加“洋眼看山西”太行山水之旅的16名“洋霞客”分别送到机场和车站时,他们一一和我拥抱,并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日报组织的这次活动太有价值了,这周过得十分精彩。曾供职于美国纽约时报的中国日报外专Randall说他很快要带妻子再去一次平遥古城,那里真的很有味道;来自俄罗斯的姑娘Anastasia说她最喜欢爬山,太行山大峡谷的红豆峡和王莽岭是爬山最理想的地方;来自约旦ASHOROOQ电视台的记者Saadeh称赞皇城相府的八音会和《迎圣驾》表演非常好看,他全部录了像,准备带回去在电视台播放;而印度的Gireesh则告诉我他在北京电视台做特约嘉宾,他要把美丽的山西介绍给电视观众,并且会组织他的印度朋友到山西旅游。他们每一个人都向我表达了此行对山西的美好印象,并一再感谢我对他们一路的周到安排和精心照顾。
我知道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从5月25日我把他们一个一个接到酒店,并在太原市晋韵楼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最具山西特色的晚宴开始,事实上他们的精彩山西之旅就已经开始了。
晋韵楼里的面食表演
俄罗斯姑娘anastasia在晋韵楼试手刀削面。孙瑞生摄
“这哪里是饭店?分别是博物馆。”
“噢,这朵花是用什么做的?它能吃吗?”
几番劝说,“洋霞客”们就是不肯入座,而是围着餐桌左瞧右看,“Beautiful!”、“Very very good!”伴随着“咔嚓咔嚓”的照像声,是他们对餐桌上的雕花水果和美食不住的赞美。他们拿起筷子却迟迟不下手,对于那些做成小茶壶和核桃形状的面食,坐在我身旁的英国自由作家Peter说,他舍不得吃掉,他要作为礼物带回英国送给朋友们。
对于16位“洋霞客”来讲,中国日报在太原晋韵楼为他们准备的这场晚宴别出心裁、印象深刻。然而接下来的山西面食表演更是精彩纷呈,只见独轮飞刀削面、剪刀面、转盘剔尖、大刀拔面、绝技一根面、扯面、拉面轮番上阵,直把“洋霞客”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纷纷上去练习、比划、照像留念。
首站来到太原晋祠
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德国留学生linda与晋祠铁人合影。孙瑞生摄
5月26日上午9时,“洋眼看山西”一行人来到了此次采风的首站——太原晋祠博物馆。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原为晋王祠,也就是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王及母后邑姜而修建的,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晋祠是以古建为主、公园水景为辅的大型祠堂式园林风景区,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壁画、雕塑、碑刻等艺术,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和观赏性,其中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周柏被称为“晋祠三绝”,尤其圣母殿内的宋塑侍女像造形逼真、形态各异、眉目传情、栩栩如生。“洋霞客”们在晋祠深切感受到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把镜头对准了盘龙雕柱、塑像、泉水,并和金人台上的铁人合影留念。
平遥古城,我来了
4名“洋霞客”在平遥古城县衙摆出很有趣味的造型。
久负盛名的平遥古城是山西旅游最具标志性的名片之一,“洋霞客”们虽然都是第一次来山西,但对平遥古城却向往已久。26日中午1点,正是烈日当头,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平遥古城。午餐早已摆上桌,但“洋霞客”们却被隔壁大戏堂内传来的阵阵戏文所吸引,争相趴在窗口一看究竟。
5月26日,平遥古城,约旦ashorooq电视台记者saadeh正在采访当地导游。李孟远摄
进入这座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洋霞客”们仿佛来到了明清时代的中国,他们在古城墙上徘徊不已,在古县衙内流连忘返,他们时而抚摸古老而斑驳的城砖,时而对着小巷里的民宅和老人、小孩一顿狂拍,说好集合的时间、地点,到点却总见不到“洋霞客”们的踪影。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Luis与来自约旦的摄像师Saadeh非常热衷于与当地居民互动,他们抓拍了古城里一张张笑脸,近距离感受古城里淳朴的民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为古城增添了几分迷离的色彩,简单的填几口晚饭之后,“洋霞客”们迫不及待的再次扎进了深深的街巷之中……
第二天,我担心他们7点钟不能按时起床,想不到多数“洋霞客”早晨5点半就去空荡荡的古城里感受清晨的宁静,去迎接古城外升起的太阳。
大峡谷的不速之客
西班牙摄影师luis在记录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美景。李孟远摄
5月27日中午,采风团抵达位于长治市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大巴车刚进入景区,道路两侧如刀削斧劈般高耸的群山就让人忘记了旅途中的困意,有几位甚至把脸紧紧贴在车窗玻璃上,仰着头想要看看峡谷的顶端究竟有多高,恨不得把整个脑袋都要伸出去。
第一站抵达的是红豆峡景区的三叠潭。红豆峡因境内天然生长着南方科目的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而整段峡谷也是兼具着北方的阳刚粗犷与南国的阴柔秀美。步入三叠潭,绝壁对峙,天开一线,峰绿叠翠,流水潺潺,即使正处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也感到湿润凉爽。远处传来的飞瀑涛声,带给人一种安静的享受,“洋霞客”们放慢了脚步,静静的体验着这引人入胜的画面。呈九十度角的山涧没有道路可以攀爬,只能通过垂直高达50米的人工铁梯攀行,越往上走越觉得崖壁陡峭。
离开红豆峡,又到了青龙峡的大河村。在这个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村支书王文周热情地带领“洋霞客”们参观了古栈道、大河古关以及据说三国时代曹操住过的客栈,领略了太行山区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大河村的村民们对这些不速之客和洋面孔甚是稀奇,争相与他们合影留念。
“洋霞客”体验大河村激情漂流。孙瑞生摄
如今的羊肠小道,当年却是连接晋豫两省的重要通衢,王书记告诉大家,栈道上那一个一个的小坑是当年驼运货物的骡马踩出来的,西班牙摄影师Luis便半跪在小道上,试图用相机寻找历史的印记。最后,采风团全员体验了一回大河村的旅游项目——激情漂流,涛涛的流水声与人们的尖叫声一起在峡谷上空漂荡。
王莽岭上的独特风景
“洋眼看山西”采风团在王莽岭合影留念。李孟远摄
5月28日,是“洋眼看山西”的第三天,“洋霞客”们来到了太行山著名风景名胜区——王莽岭,王莽岭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居太行山南麓,因西汉“王莽赶刘秀”的故事而得名,王莽岭有太行至尊之称,正好耸峙在太行绝顶之上,山形地势,撼人心魄。如果把太行山比作一条腾跃的巨龙,那王莽岭就是高昂的龙头,其险峻、峭拔之壮观,完全可以雄视太行,鸟瞰中原。我对“洋霞客”们开玩笑说,站在王莽岭上,脚踩山西的地,手摸河南的天,他们听了异常兴奋。
王莽岭群峰竞秀,层峦叠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曾担任毛主席秘书的李锐,2000年在饱览了王莽岭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
然而天公不作美,当日正好云雾迷漫,远山近峰时隐时现,“洋霞客”们根本看不到脚下的河南,但是他们的到来显然成为王莽岭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位洋美女和洋小伙不断被游客和导游邀请合影,他们十分乐意,爽快接受。
美国语言研究机构教师jay在王莽岭与游客合影。李孟远摄
午后一行人参观了堪称中国乡村筑路史上一大奇迹的锡崖沟挂壁公路。一侧是通天峭壁,一侧是万丈悬崖,惊险的盘山公路让很多人屏气凝神,而当汽车进入隧洞的一瞬间,一车人接连发出了“wow”的惊叹,每隔几十步闪出的一线“天窗”,让人仿佛置身魔境一般。当王莽岭景区副总经理张青龙告诉“洋霞客”们,挂壁公路全长7.5公里,是陵川县锡崖沟村的村民们历时30年、一钎一锤凿出来的时,“洋霞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德国留学生Linda用十分流利的汉语说:“太不可思议了,中国人太伟大了!”
“洋眼”配“洋伞”雨中游“皇城”
在北京语言大学读博的马来西亚留学生stephanie被皇城相府的建筑所陶醉。akhil摄
5月29日,皇城相府,正在开城表演仪式上抓拍的美国语言教师david. 李孟远摄
5月29日一早,位于晋城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苏醒过来,我告诉“洋霞客”们,在山西有“下雨天、留客天”的说法,下雨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是想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他们听了十分高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因为下雨,我们一路带的雨伞也派上了用场,这伞可不是一般的伞,是此行为“洋霞客”们专门订制的中国日报文化伞,“洋眼”配“洋伞”,雨中游“皇城”,真是绝妙的搭配,太富有诗情画意了。
皇城相府是大清相国、康熙皇帝恩师陈廷敬的故居,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皇城相府是极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洋霞客”们兴致勃勃地登御书楼,游冢宰第,赏点翰堂,钻藏兵洞,探河山楼,相府建筑之雄伟、结构之精巧,引得“洋霞客”们一路走来一路赞,一路笑声不间断。
之后他们又观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和《迎圣驾》表演。上午9时,大型开城仪式《迎圣驾》表演在雨中进行,炫目的龙袍,威严的仪式,还有那一声宏亮的“皇上驾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洋霞客”们,让他们情不自禁地随着康熙皇帝的圣驾光临,再次穿越回到了300年前的康乾盛世。他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精彩的瞬间。
关于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