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  正文
虎妈与猫爸
秦川
2015年06月04日

日前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有这样一个情节:由赵薇饰演的虎妈,在看到与女儿同龄的孩子竟然识字量上千,能解答不少弯弯绕的数学题,还手握各种考级证书,而自己的女儿啥也不会时,心理失衡,焦虑不安,开始为女儿疯狂补习。

这样的焦灼状态并不罕见,出现在相当多的家长身上。他们笃信“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认为让孩子多吃苦头日后才有甜头,他们为了让孩子多才多艺甘愿付出所有……问题是,有必要如此吗?

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说过:“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是很危险的,技能技术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苏德霍夫有权利这样说,因为其父也是教授,小时候父亲很少教他科学知识;他也是这样做的,不强求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知识,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多学习生存的能力,让他们自发培养兴趣。

如果不灌输孩子科学知识,孩子岂不野蛮生长?也许有人会这样问。不上补习班,不代表对孩子放任不管,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做人道理以及遵守基本规则上,比什么都重要。

1978年,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获得诺奖,有记者采访:“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时年82岁的老人回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像是一碗心灵鸡汤,又像是今人编造的段子,但这段话所言说的逻辑,并不矫情,也非故意开玩笑。如果我们都能牢记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人人可为圣贤。在幼儿园我们被告诫不要插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说脏话,不要随地吐痰……本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入脑入心了,今天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加塞、闯红灯和乱扔垃圾了。当我们在国外的一些景区或宾馆看到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便后请冲厕”,是否有几丝羞愧?

在小时候最该学的东西没有学,或没有认真学,长大就会付出代价。孔夫子说,“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说的正是此理。最该学的不学,再多才多艺有何意义?缺少了最基本的涵养,再学富五车又能如何?

有家长说,如果我是孩子,肯定喜欢猫爸式教育,但我是父母,我必须坚持虎妈式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在近乎病态的社会竞争中,这种想法也许不无道理。但是,无论虎妈还是猫爸,都应该回归到人,首先把孩子培养到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舍此,一切归零。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