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生  >>  正文
孙瑞生:死者已矣,对生者应更加珍惜
孙瑞生
2015年06月05日

2015,绝对是一个和老人过不去的年份,一月之内接二连三发生的几起重大事故都不幸降临在老人身上。5月15日,陕西省淳化县一辆旅游大巴坠崖,造成35人死亡,以中老年为主;5月25日,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一养老院发生火灾,38位老人丧命;紧接着,6月1日深夜,一艘载有456人的重庆“东方之星”号客轮遭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监利段倾覆,截至6月5日凌晨2时,已有82人遇难,仅有14人生还,船上多数为六七十岁的老人。

我相信,这些事故的发生绝对是偶然的,但它们非常巧合地串联在一起,就显得有些必然了。为什么总是老人,为什么总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些老人大都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谓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其实他们是最不幸的一代。他们在长身体的年代,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吃野菜、啃树皮;他们在求学的年代,正赶上抓革命、促生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好不容易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又赶上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他们想养儿防老,却适逢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他们这代人接受的是革命传统教育,最听党的话,但他们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他们不愿让下一代走自己的路,吃自己受过的苦,于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子女培养成人。

中国是最尊老爱幼的国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这些古训在现代社会却很难完整体现出来,我们所见到的是,孩子个个重如泰山,大人每每轻如鸿毛,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养大成人、娶妻生子,接着再帮儿女做家务、带小孩,做免费的保姆。

在日本和韩国,60岁被认为是人生的开始,是享福的年龄,六七十岁的人在家庭中最有地位,在社会上最受尊重。可是在我国则不然,中国的父母无一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一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懂事的孩子还体谅和孝敬父母,不懂事的则变成“啃老”一族。如果说城市里的老人还能够享受到一些天伦之乐,去公园里散散步,去广场上跳跳舞,那么农村里的老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便被儿女彻底抛弃,成为“多余的人”。

六七十岁的人,他们不是朽木一根,他们也有过理想和爱情,也热爱生活,也有过罗曼蒂克;文化不高,但十分憧憬外面的世界;酷爱旅游,又舍不得花钱;他们一辈子没挣过大钱,老了还做着发财梦,希望一夜暴富,给儿女多留些积蓄;他们受了一辈子苦,但非常怕死,为的是给儿女们多做些贡献。于是他们成为一些骗子诈骗的对象,电信诈骗、推销保健品,不法商贩瞄准的往往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极其脆弱的。像最近发生的这三起突发事故,瞬间就把数百老人的生命吞噬,留给儿女和家人无尽的悲哀。

孝心是不能等待的。我们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往往会说,现在工作紧张,等有了时间再去陪伴父母。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六七十岁的人,生命都已进入倒计时,做儿女的,孝顺要趁早,孝心是万万不能等待的。

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敬重生命,对老人讲究寿终正寝,要死得体面,死得有尊严。可仔细回想我们这三起事故,哪一个老人死得不是那么凄惨万分,有何尊严和体面可言?事故虽然是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大家的安全意识强一点,对老人的出行更加当回事,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灾难和不幸不管降临到谁的头上,都是无法挽回的,都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我们往往看到灾难发生时,那些受难者和弱势群体才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平时他们过得也极端贫困、生不如死,谁又会想到他们,谁又去帮助他们呢?

死者已矣,对生者应更加珍惜。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中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我们津津乐道并且追求的,我们希望不要只是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中。

关于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