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玮萍  >>  正文
侯玮萍:花千骨"苏"在哪儿?深度水解玛丽苏
侯玮萍
2015年07月21日

中国制造的奇幻虐心大剧要出口世界了?!热播剧《花千骨》推出了华丽丽的15分钟英文版片花,据说配音都是"美国原配"!众人不禁惊呼:这是国产玛丽苏要苏出国门苏遍世界苏出新高度的节奏啊!

不过,惊呼完了大家突然意识到,Emmm,到底什么是玛丽苏啊?

嘿嘿,无论你是资深苏,还是苏小白,你一定有兴趣看看下面这篇文。因为好苏好苏的玛丽苏,还真值得好好说一说。

 

玛丽苏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玛丽苏源于《星际迷航》吗?

·你知道玛丽苏是一位70后吗?

·你知道玛丽苏的经典形象有哪些吗?

 

玛丽苏,即Mary Sue的音译,1973年诞生于国外的同人小说圈。当时,一位《星际迷航》(Star Trek)女粉丝写同人小说时虚构了一个名叫Mary Sue的15岁半小女孩,让原作中的大哥哥们爱上了她。从某种程度上说,Mary Sue就是作者本人的代入。

次年,《星际迷航》同人杂志的编辑明确表示了对类似文章的反感,并且首次用Mary Sue stories(玛丽苏文)来指代同类作品。

下面这段话就来自这本同人杂志的编辑大人。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它不仅提出了"玛丽苏文"这个概念,也概况性地指出了玛丽苏的内涵:

"玛丽苏,小小年纪就从学院毕业,肩负极其重要的委任。她是多面手:从艺术到空手道无所不知,《星际》三巨头都为她动容、动心、动情。她冰雪聪明,如圣母般力挽狂澜。她很可能会在结局中香消玉殒,让所有人伤心欲绝。"

看到这里,你脑海中浮现了谁的身影?

玛丽苏,她像一个精灵,藏在我们深深的大脑回路里。金碧辉煌的深宫大门缓缓开启,那眉目如画盛装端坐的,是后宫古装版的玛丽苏。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晚,那个寒风中咬紧牙关在街头等待,眼神清澈坚定的女孩,是现代都市版的玛丽苏。正值夏季,大学阶梯教室的门吱呀开了,走出来的那个成绩优异、干净得原野上的风一般的女生,是清纯校园版的玛丽苏。

我们在小说、电视中都见过的,那个身世扑朔迷离、性情美好、却伤入骨髓的女孩,就是我们长痛不息的玛丽苏。

 

如何定义玛丽苏

·你知道如何辨识玛丽苏吗?

·你知道玛丽苏是如何加特技的吗?

·你知道"好苏"是什么意思吗?

 

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接下来进一步界定"玛丽苏"这个文化概念。

1、标准1.0概念:

从狭义上说,玛丽苏即同人小说里出现的、在原著的背景下强行插入的一个全新角色。她们或出色完美或形象普通,通常会喧宾夺主成为剧情的中心,来显示她是如何的光彩夺目,如何令众生倾倒,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自我代入或自我满足。

想要判定一部作品是不是标准玛丽苏?我们总结出三个特征供你对号入座:

(1) 借用了其他作品的背景。

(2) 创建了原作中没有的新主角。

(3) 新主角喧宾夺主,成为剧情中心,很可能与原作主角产生感情纠葛。

同时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漫画,都很可能是最经典的标准1.0版玛丽苏。

做一道题,来巩固诸君对1.0玛丽苏的辨识能力吧:

[单选题]

小说X中,一个叫做席小秋的女孩因一场时空穿越来到三国时代,拜赵云为师,学得一身好枪法。与曹操拜堂,曹操因她而夺天下,孔明为她而出茅庐,大小乔在她面前黯然失色。小说结尾孙权、周瑜、关平、华冰(华佗后人,作者原创)四人共事小秋一妻。

小说Y中,一个名叫霏儿·无生的东方女孩,带着一株奇异的雪梅走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将中国玄幻之术引入西方魔法。她作为主角之一,用智慧与爱心化解了哈利、罗恩、赫敏与马尔福之间的矛盾。斯内普、卢修斯、伏地魔和她之间似乎也暗藏纠葛,让她的身份越发扑朔迷离。

从描述中看,玛丽苏性质的小说是?

A. 小说X

B. 小说Y

C. 都是

D. 都不是

[参考答案]

A

(小说Y中,新插入的主角分量没有明显盖过哈利、伏地魔等原著人物。且小说情节复杂,内含悬疑元素,不以塑造新主角光辉完美形象为核心目标。所以小说Y一般不被认为是玛丽苏文。小说X是一部典型的玛丽苏小说)

2、衍生2.0概念:

从上世纪到现在的40年里,玛丽苏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她渐渐走出了同人小说圈,变得更加宽泛,可以用来描述一般(非同人)文学作品中特定类型的"自我代入"现象,即作者在虚拟角色上通常较不隐蔽的自我投射。

打个比方。文字就像一个非常自由的舞台,作者如同导演,千军万马运筹布局只在一指间。

有些导演喜欢坐在台下,任凭台上如癫如醉、如泣如诉,却只袖手旁观。汉语中有一个成语用来描述这类作品:"哀而不伤"。

还有些导演则喜欢蹦到台上,自己做主演。凤冠蛾眉,蛮腰细步,我入戏中来。

玛丽苏的作者,都喜欢"蹦到台上"。但习惯"蹦到台上"的作者,并不一定都是玛丽苏。只有当作者给自己代入的角色加了特技,DUANG的一下,主角变得超完美,超幸运,超多人喜欢,这样的作品才配被叫做玛丽苏。

一句话,衍生2.0的玛丽苏,可以出现在任何原创作品中,其本质上就是加了特技的"我"。这时的"我"更幸运,更被珍视,更像英雄。

3、现代3.0概念:

近两年,玛丽苏(简称为"苏")又进一步走出了文学、动漫和影视圈,渐渐进入了大众语境。经常上网的话,你一定见过类似这样的表达:

"好苏!"

"苏死了!"

"苏我一脸!"

也就是说,玛丽苏的外延再度扩大。她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文学作品,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甚至事物。这里的"苏"除了有"完美"的意思外,可能还有一种更隐秘更微妙的含义:

[情景题]

男性歌手L在舞台上深情款款地歌唱,台下无数粉丝陶醉。这时女粉丝X在台下将花束递给台上的L,L接过花微笑伸手摸了摸X的脑袋。这一幕被微博大量转发,粉丝纷纷留言:"好苏!"

问:这里的"好苏"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这一幕太暖太完美了,好像偶像剧一样!忍不住要想象送花的女主就是自己呢!

 

如何评价玛丽苏

·玛丽苏和超人有什么关联?

·你知道玛丽苏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吗?

 

玛丽苏这个词,从被创造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词。同人文中,玛丽苏式的角色被认为过于完美、千篇一律、缺乏真实性乃至无趣。很多人对其呲之以鼻。

但是玛丽苏同时也是最有人气的一类作品。

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你对玛丽苏呲之以鼻,但一旦有意或无意中看到了一篇玛丽苏文的开头,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欲罢不能地看下去……

对角色自身条件的完美设定、对恋情/友情/基情的痴心向往、对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和肯定,玛丽苏作品的任何一面,都反映出青春期少女甚至所有人群内心深处的渴望。当这些渴望无法在充满焦虑的现实中实现时,唯一的慰藉品只能是--

声色犬马的幻想。

如果说玛丽苏作品的本质是幻想,那它其实是一个很有爱的东西。幻想是人的本能,我们的整个文化和人生都建构在形形色色的幻想之上。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最早从一岁开始,就开始学着玩"角色扮演"游戏。他们作为羸弱者,通过假扮强大无比的超人,得到自我满足和慰藉。

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里,玛丽苏的影子无所不在。

在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多半由落魄秀才所写),才子虽然出自寒门,却个个仪表不凡、满腹诗书,中状元更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女主则无不姿容秀美、蕙质兰心,不是大家闺秀就是绝代佳人,即使沦落风尘,也一定是美貌才情兼备的佼佼者。谁敢说这些小说不"苏"?

或者说,玛丽苏文不一定就是邪恶的。适度的幻想和自我满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一些比较成熟、文笔优美的玛丽苏文甚至能带给我们美感享受。

被批评家深深厌恶的,其实是那些在立意、剧情或表现技巧上有硬伤的玛丽苏。

狗血桥段泛滥成灾,情节严重缺乏逻辑,世界观严重扭曲,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明显优越感(自恋),这些元素若有一两条出现在非玛丽苏的文学、影视、新闻甚至学术作品中,也难免会遭人厌弃吧!

所以,与其说讨厌玛丽苏,不如说是对恶俗剧情、自恋心态和三观不正的厌恶。

 

玛丽苏向何处去

·你知道是谁在写玛丽苏吗?

·你认为玛丽苏如何才能写的更好看?

 

虽然说剧情恶俗等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创作领域。但也无可否认,玛丽苏文中出现这些硬伤的几率非常高。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写手低龄化。

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十几岁少年少女来说,将自己"插入"到喜欢的文学、漫画中最为容易,再在幻想中谈上几场恋爱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玛丽苏是门槛最低的写作题材。甚至将其称作年轻文学爱好者的练习场也不为过。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大量以往无路出版的练习作品通过网络廉价进入人们的视线。这就是为什么玛丽苏现象在近几十年兴起的原因。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被网络放大的文化现象。正因为此,我们就更应该引导它,而不是一味贬损嘲讽它。

恳请普通读者,尤其是心态已经较为成熟的读者,更加宽容地看待玛丽苏现象。因为多数玛丽苏是始于懵懂,陪伴青春,结束于成长。

玛丽苏年轻的读者们,你们没有错,玛丽苏也没有错。只希望你们适度。"适度健脑,过度伤身"。你们其实都很聪明,也都知道,不劳而获、天上掉下美男子的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玛丽苏年轻的作者们,请加油!希望你们的文笔和立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得到其他年龄段的认同。

更加成熟、偶尔苦恼无题材可写的作者们,也许你们也可以尝试写写玛丽苏!你们的作品,一定比低龄作者更加有逻辑,更加真实,更加从容。我们的幼儿读物、儿童文学都是由成人创作的,为什么针对十几岁孩子的玛丽苏不能由成人来写呢?如果你们真的写的足够有爱,足够打动人,足够精彩。

 

[思考题]

在著名作家金庸的许多作品中,男主角都被众多聪明、美貌的女子钟情。部分作品基本遵循"男主角几乎完美/超级幸运,男主角被多位女性爱慕"的套路。你是否认为这是作者本人"较为隐蔽的自我投射"?你是否认为金庸是一位"男性玛丽苏"(Marty Stu,国内常被称做"杰克苏")作者?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