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宝银  >>  正文
史宝银:我眼中的河南美食之“开封小吃”
史宝银
2015年07月22日

灌汤小笼包(资料图)

“放着像菊花,提起像灯笼”,“轻轻提 ,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再吃包子满口香”。提笔撰写此文时,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第一次到开封吃小吃,不太清楚情况,一看到服务员端上诱人的灌汤小笼包,我即急不可耐的夹了一个塞进嘴里,包子中滚烫的汤汁将自己烫的呼呼哈气,促狭的朋友一边坏笑一边如数家珍的说出了上述话语。从朋友的介绍中,我也深深了解到开封小吃不仅口味浓郁、鲜香怡人,其文化底蕴亦十分深厚。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历史上曾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近百万。北宋东京(开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促使小吃崛起,创造出许许多多快餐食品、方便食品,诸如馂馅(包子)、角子、煮浮圆子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的280多个饮食品种中,小吃占据大部,毫不夸张地说其时可谓中国小吃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鲤鱼焙面(资料图)

桶子鸡(资料图)

千百年来,开封小吃经过演变、发展,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声名远扬,颇具规模。现今广泛流传于市面的有皮薄馅鲜的小笼灌汤包、肥而不腻的桶子鸡、形如含苞初绽莲花的三鲜莲花酥、咸香发脆留味绵长的五香兔肉、集鸡、鸭、鸽、鹌鹑之浓、香、鲜、野四味于一体的开封套四宝、由“糖醋熘鱼”和“焙龙须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的鲤鱼焙面、酱味浓郁焦而不糊的炒凉粉、骨酥肉烂汤鲜味醇的无鳃黄焖鱼、盛行于晚清宫廷内的菊花火锅、被称为“爱国菜”的红薯泥……

红薯泥(资料图)

说起这些小吃,当地人是如数家珍,几乎样样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来。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则是被称为“爱国菜”的红薯泥。据说,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有一次应邀到"洋人府"里作客,“洋人”拿出冰激凌请林则徐品尝,因林则徐是第一次吃到冰激淋,所以眼看着冰激淋直冒气,还以为是热气,在唇边轻轻地吹了吹,在场的“洋人”嘲笑了林则徐一翻。林则徐对此番羞辱,耿耿于怀,回府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教训一下“洋人”,煞一煞“洋人”的嚣张气焰。时间不长,林则徐宴请“洋人”,他让厨师做了一道红薯泥菜,“洋人”见盘中的红薯泥没有冒热气,以为不热,拿起勺子,挖起一勺就送进了嘴里,可谁知道刚刚出了油锅的红薯泥虽不冒气,却把“洋人”烫得哇哇大叫。林则徐巧用一盘红薯泥,既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也为国家挽回了面子,此后,红薯泥便作为一道“爱国菜”流传至今。
在河南工作的这几年,耐不住开封小吃的美味,我曾多次与朋友一道前往开封吃小吃。起初,因郑州离开封近,且乘公交不方便,坐火车太折腾,我和朋友们便相约下午下班后驾车前往,吃完回郑州尚不晚。自去年底,郑州到开封的城际铁路开通后,我偶尔尝试了一下,乘坐城铁到开封去吃小吃既经济又方便,只是要记好别忘了末班车的发车时间。

小宋城(资料图)

不久前,我更发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的同时,开封小吃的用餐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去开封吃小吃,可选的几乎全是露天的地方,例如鼓楼夜市、学院门夜市、丁角街夜市、西司夜市、午朝门夜市、南关夜市、东大寺门夜市、苹果园夜市……而今,一个占地宽广、又延续了露天夜市热闹的室内夜市开张了。这处名为“小宋城”的夜市,以木质仿古建筑为主,回廊流水,亭台楼榭及戏台上传出的传统戏曲演唱声,仿佛瞬间把人带回了质朴又轻缓的北宋时代。品着美味的小吃,欣赏着宋代的表演,热烈的交流着感情,无惧天气的变化……真是说不出的惬意与舒畅。
关于作者:史宝银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