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博  >>  正文
张榕博:MH370航班的公共记忆
张榕博
2015年07月31日

7月30日这天,MH370航班疑似被找到,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对于中国百姓来说,这条新闻让每个人读完怀有悄然相似的心情。

一年多以前,这似乎已成了一段往事: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航班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机上共有227名乘客,12名机组人员,其中154名中国人。

那时,每位中国人或许多多少少都沉浸在生活蒸蒸日上的信心与幸福感之中。一位经常乘坐马航的同胞曾有这样的联想:“飞机上肯定有好多出国旅游的一家老小,有好多新婚度蜜月的恋人,有很多一辈子第一次踏上出国行程的父母......”

“亲爱的,我买好钻戒等着给你带上”。这句话,据说是出自失联客机乘客的一句极为温情的话,它也代表着许多个走向富裕幸福生活的中国年轻人的梦想。

可就在众多个“梦想”启航的时刻,他们其中一个却失去了联络。当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入中国百姓的生活时,它的受关注度立刻急剧上升。与以往灾难发生后的反响不同,大家不再只是关注遇难者人数这样数字层面的“国家代价”,而是共同感受到,这突如其来的震痛其实就在身边。那些失联者无法完成的心愿随后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共鸣。

对于这次回不了头的旅程,人们也开始懂得,“再也无法相见”仍旧不是一句可以自由把握或者放手的豪言,而是眼见生离死别,却束手无策的无奈。

于是,在航班失联第十六天,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但对待370航班上的中国失联者,所有人更像是对待中国社会里每个远去却没有音讯的亲人。而在人们曾经焦虑和急迫等待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思索那些不幸的同胞们已经带走了的东西,以及本来能够挽回这些的全部记忆了。

在随后MH370失联的半年多时间里,参加搜寻的国家数量达到26个,澳大利亚更是将最先进的海底搜索设备投入搜寻,印度洋上所发生一切,意义早已不言而喻。但对于关注同胞下落的人们来说,他们又会记得,每一次对失联航班的发现、判断、推测与结论,都由外国的搜寻船只、情报机构、公司以及媒体发布,仿佛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样。而自己只能用别人给与的真相猜想、遗憾与悲痛,并为迄今为止未知的结果继续积蓄着记忆与隐痛。

于是,当7月30日MH370航班再次传来消息时,所有人的公共记忆除了被慢慢唤醒以外,只能再次抱以“密切关注”。

一位失事男性的女友简单的话,其实最终道出了许多同胞的心声:无论搜寻成功与否,“这至少也代表着某种希望存在。”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总监,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