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  正文
康斯坦丁:印度制造,还缺什么基因?
康斯坦丁
2015年08月15日

 据国内媒体报道,小米已经实现了智能手机在印度的生产与交付,同时,他们的组装代工厂富士康也一块跟着过去了。前不久,鸿海老大郭台铭访问了印度,他表示要在印度建设10家以上的代工厂,雇佣100多万人,总投资35亿美元,郭CEO一向财大气粗,年近古稀,依然意气风发,这次在印度建厂估计也是势在必行;另外,华为也对印度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刚刚获得“准许在印度开展手持设备制造业务”的批文,一时间,印度市场躁动不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恐慌。

图片1        从2015年元旦开始,中国制造就弥漫着一股死亡的味道,沿海、江苏等地的制造工厂纷纷陷入倒闭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制造工人突然被裁掉的新闻出现,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德国、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工业4.0的风暴,中国照猫画虎式的学习,短时间内自然无法深得要领;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等地在政府的牵头下纷纷涉足制造业,他们最诱人的筹码无疑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像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常常不到1000元,印度的优势则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12亿人口,大有赶超中国的趋势…

高低端在同一时刻围剿,几乎让中国制造陷入绝望的境地,但终因底蕴深厚而继续把持“世界工厂”的头衔,况且,订单的转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要重塑制造业核心地位并非易事,荒废了十几年的整个产业链需要慢慢修补,至于,新兴的印度、越南等制造基地更是需要厚积薄发的过程,更何况,他们在供应链、制造工艺水平、乃至工人文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事实上,看似风光的印度,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中国制造的小弟,并且可能长期是中国制造的小弟。之所以,用“小弟”这个词汇,正在于印度的制造业很可能是由中国工人打造起来的,我们输送给印度的,不仅是订单、流水线和制造业的设备,更是中国工人无与伦比的敬业精神。

香饽饽,印度变成新的世界消费中心

印度制造应该是起源于其巨大的市场,这是一个人口巨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拿手机为例,现在印度市场中71%的手机都是功能机,诺基亚在前不久还是这里最牛逼哄哄的品牌。随着欧美、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逐步完成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开始快速发展,而且因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低,他们之中只有很小一部能负担起苹果、三星等高端机型,也正因如此,以高性价比著称的中国手机制造商才能抢先一步进入印度市场。图片2

为了维持高性价比,中国手机制造商不得不努力控制成本,而把制造工厂搬到市场之内,节约物流则是他们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当小米完成印度布局之后,作为其合作代工厂富士康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进军印度的机会,而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到来,改变的又不仅仅是订单的配额,更是之于社会的深刻改变,正如现在的郑州航空港区一样。

制造业之于成本的管控非常敏感,而其中人力成本常常是其最重要的开销之一,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的人均工资上涨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加之,中国制造业在短期内又没有办法全面实现自动化,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于是,郭台铭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贱人”,从中国沿海,到中国大陆,再到越南、印度,这是维持生计最简单的方法,也是见效最快的方法。现在印度成为制造业的香饽饽,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他们拥有12亿人口,而且没有施行计划生育,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随时有可能超越中国,而且,印度的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实体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这种大型工厂、劳动密集型企业,既能直接增加就业,又能促进周边的配套产业的发展,要知道富士康的车间需要空调、配电、流水线、网络的施工,这些施工有一定的危险性,富士康常常要外包给小型的供应商做,多半是当地厂商,这就意味着,富士康到来可能会直接带动,甚至直接创造出印度当地没有的产业,这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富士康的员工还需要大量的网吧、饭店、便利店以及日租房,这些行业简单、粗暴,却也正适合印度这种人口普遍素质偏低的国家。

现在的印度就好像30年前的中国一样,蕴藏着巨大的人口福利和市场爆炸力,正等着一个契机,或许,中国制造商的涌入就是印度的契机。

   印度制造,还缺什么基因?

大量资本的涌入,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勃勃生机,但要真正转化成遍地的工厂还需要时间,毕竟,能把制造业演绎成神话的也只有中国,也只有中国的大学生能安心地呆在会议室里,和客户不断扯淡式的交谈。或许,富士康能在短期内把资本、设备搬迁到印度,但真要培植起当地的制造团队却非常难,其中,建立中国工人的文化更是非常困难。要知道中国工人是全宇宙中最勤劳的一个群体,为了达成产能,我们常常主动要求加班,中国车间内的流水线如同永动机一样,转个不停,而自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吃大苦,耐大劳,尊重劳模,特别是尊重能赚到钱的劳模,传说在一些沿海制造加工企业之内,员工动辄工作16个小时,即便是在富士康这种正规企业,也不要想着朝九晚五地按时下班,一方面,加班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是真的有干不完活,每年的8、9月份都是苹果新品手机上市的时候,为了满足产能需求,郑州的工人常常要干到午夜,事实上,如果有幸去郑州航空港区,一定要去那里感受一些紧张的节奏,那不是高效率,简直是自虐。

 

图片3

相比之下,印度人口众多,但远没有中国工人来的勤快,特别是印度男人,不仅有强烈的大男子主义,而且缺乏必要的时间观念,约会经常迟到,甚至干脆爽约,且毫无内疚之情。印度人和制造业最矛盾之处正是懒惰,整个社会的慢节奏生活简直让人无语。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们在印度建厂的最大难点,反倒成了工人文化的培养,这需要其动员大陆乃至台湾的干部去印度,但因水土不服、或者风俗习惯等问题,这个过程举步维艰,即便是企业能开出高额的薪水,也难以打动本土干部,毕竟,那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如何同化印度工人,是留给富士康的一个管理难题,但更让人担心的是,小米,inFocus能有多少订单帮助富士康工厂正常运行?事实上,对于制造业来说,客户的不稳定才是最大的挑战。了解制造业的人都知道,每一个条生产线的建制都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且周期较长,同时需要招聘大量的人力,一旦客户订单减少,将会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而一旦订单增加,短时间内招聘的员工又要遇到技能不足的问题,所以,恰到好处地管理员工非常困难,更何况,中国制造业和他们的客户又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内。

拿小米来说,他们在国内的势头确实不错,现如今得偿所愿登陆印度,但线上直销的方式能否嫁接到印度尚需时间检验,一旦遇到阻碍,他们的性价比优势就会荡然无存。此外,印度的手机制造商虽名不见经传,他们进货渠道甚至多半来自深圳华强北,但在销售渠道,政策支持以及品牌深耕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相关数据统计,领跑印度市场的不是诺基亚,也不是三星,更不是苹果,而是一个笔者叫不上名字来的“印度本土制造商”,如前文所述,他的货源大都来自深圳华强北…最后,也是最值得警惕的则是苹果、三星之于这个市场的觊觎,苹果不会走廉价策略,但依旧有机会凭借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去改变印度消费者的认知,让他们也认为花7000块买一部手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至于三星,随时能变成农民手机统治低端。总之,印度制造有着天然良好的基因,但却处在一个随时能基因突变的环境,要想真正地让印度成为世界工厂的分厂,还需要品牌商和制造商共同努力。(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