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启  >>  正文
赵虎启:一顿饭,两代人
赵虎启
2015年08月28日

结束了实习匆匆赶回县里,刚好赶上表弟的“庆功宴”。一道又一道的菜上来了,各自欢笑的间,两个人的情绪似乎一直游离在整个氛围之外,一个是老舅,另一个便是表弟。

原来,一直在外地读书的表弟,高考结束后开启了全面的放松模式--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这让看惯了他读书乖巧模样的老舅心里很是别扭,一直表达着对儿子的不满。“他这就是高考考好了,天天就知道玩,有个受资助的小孩儿,和你们一般大,人家有演讲,讲得多好,让他去他也不去。”握在手里的酒杯迟迟没有端起来,一双眼睛故意避开不看表弟。看到表弟闷不做声,我有些心疼,有些话能说出来有必要说出来的也就没法憋在心里。“老舅啊,作为同样的90后,我这忍不住要替我弟说两句,首先,不要拿考好了就玩来当作他犯错的理由,说的就像是考得好也是一种负担,那考得不好还玩依旧会被说成是不学无术。再有就是,有的人讲的精彩并不代表我们做不到,不希望听太多别人如何如何的成长史,我们就是我们。或许现在我们反感这些鸡汤式的演讲,但是一旦推力太大的话,我们就真的是排斥,而不仅仅是排斥那么简单,而相反,好的东西慢慢会被接受,到那个时候,吸收才会更容易......”说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希望平和的语气,然后真挚的表达能起一点作用,没想说服,只想着能让大人们有一些思考,和孩子间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误会和争吵。这些声嘶力竭,最后却也只能是在老舅的“我不听你说这些,别想改变我的想法”的思维中阵亡。啤酒一口一口咕咚的下咽声之前那句“爸,我错了。”落在我的耳旁,打在我的心里。

似乎两代人,父与子间,总会存在着很多需要跨越的东西。身份和地位的牵绊,尊重和平等的呼唤。一面父辈想要沟通想要了解自己的下一代,为了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要求着平等的相处,希望自己在孩子眼中是朋友般的存在,事实却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父亲压倒性地位中“想法丰满着,现实骨感着”。而另一面,孩子也在寻求家庭的温暖中,渴望缓和和父母的关系,结果却是在所谓的朋友模式中渐渐失望。

我们到底该如何做?两代人之间又该如何相处?这既是相处之道,更是教育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将会形成下一代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将会对下一代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等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答案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因为语言总是提前到达,行动却还在迟缓着。其实或许,两代人就如交叉相握的双手,有所妥协的让步,露出之间的空隙,有所个性的表达,张开长短不一的五指,我们,才能心手相依。也因此,我们一边沉默着,一边解释着,不为改变谁,只希望能得到认可。

我仿佛看到了,一代人用一代人扼杀着下一代人的个性,下一代人在小心翼翼又有所收敛中教育着他的下一代人。也许曾经的父母说过100次“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当时抱着“以后绝不和自己孩子说这样的话”的决心成长着。后来,他长大了,也会说着同样的话,这一次,是50次,于是如此循环往复,观念、意识用着比物质层面慢很多的速度前进着。走五步退三步的速度,虽然慢,却像是小溪里石头,阻着水花一股回旋、一股前涌,在前进,会到达。

                   (纪春晖)

【责任编辑:管理员】
多家主流媒体网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