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博  >>  正文
张榕博:阅兵式是一张历史与未来投票场
张榕博
2015年09月02日

一场盛大的抗战阅兵式,不是中国国力的"肌肉"秀,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立场,在世界主流二战史话语中重塑中国战场地位,厘清二战历史记忆,与世界各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一场仪式。这场胜利阅兵也是全景展现一个战争历史与亚洲未来的"投票场":中国等受害国只是希望一场来之不易的自由与胜利今天被国际社会更广泛认同,被更久珍惜,而加害国日本手握和平"选票",却做着再战的努力。

巴基斯坦仪仗队

选择友谊,或距离

任何国家举办的某个国际性仪式,今天都可能被地球村里的成员用脚投来欢迎或者抵制的选票。每到这时,他们真正欢迎或者害怕什么,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8月25日,在纪念一场70年前来之不易的反法西斯战争阅兵式前夕,中国官方宣布了49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高级官员出席,以及11个阅兵国家方队名单。

俄罗斯彼得大帝第一禁卫团来了,解放柏林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来了,参加中南半岛对日作战的巴基斯坦部队来了,甚至在太平洋战场的斐济与瓦努阿图也派警察与"民兵"也来了。这些老战友们虽不能称作二战盟军的"全明星阵容",但至少一个"战壕"里的兄弟情没忘,中国重返联合国时与众多国家建立的患难友谊也没有丢。

作为二战中被法西斯践踏的国家,欧洲战场中的法国、意大利、荷兰、捷克等国也将派元首与代表出席阅兵。有人解读,这表示欧盟对华立场并非铁板一块。但更贴切地说,当一场国际性阅兵让曾经的受害国重温解放与和平的喜悦时,欧亚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殊途同归。

在受邀名单中,仅仅日本与菲律宾缺席,这也并不意外。

意外的是,曾在亚洲战场并肩作战的美英两国这次分别只有一位驻华大使与前司法大臣到场。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几天,美国此时正忙着与日本搞军演,而"纠结"的英国人则忙着搞"平衡"。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解释说,战后70年,欧洲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而亚洲局势仍然存在领土纷争,互信有待建立,他们担心这样的活动会发出错误的信息。这让人想起了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二战前为了对安抚德国,保持欧洲大陆平衡而采取的"绥靖政策"。但当时英国的发出错误信息带来的不仅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亚洲同样有许多英国士兵在二战中牺牲。

8月15日当天,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首相卡梅伦分别表示,纪念战胜日本对英国很重要。可出于现实的考虑,英国却在无法中国高调纪念这场牺牲换来的胜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印度则比较担心派兵出席会影响印日同盟关系。阅兵前,印度表示,他们只会派出代表出席,而且级别低于俄罗斯阅兵。至少,印度没有说冠冕堂皇的话。

英国首相卡梅伦参加纪念二战胜利日

把认同"投给"中国战场

其实,美英等曾经二战盟友今天的态度有时并非仅仅基于现实,也有一贯以来世界二战史主流声音对中国战场牺牲与贡献的漠视。这种态度,甚至可以影响到了国际社会对历史的认知,以及对日本战争反省的态度。

今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播放了美俄两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两部纪录片,两部纪录片的二战"前奏"均集中在欧洲,美国更把纪录重点放在1941年珍珠港之后,中国战场前后长达14年的抗日经历则被几个镜头与一段话代过。

在2000年6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为一位二战时莱特岛战役英勇牺牲的美国华裔上尉颁发"荣誉勋章",表彰他非凡的英雄主义与忠于职守的献身精神。然而,15年前的表彰,与整个二战中中国战区与华人世界为二战做出的贡献相比,仅仅是沧海一粟。

按照1937年"七七战争"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计算,给中国人民造成死伤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但这忽略了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占东北和河北的前六年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据史学家最新考证,日本侵略中国14年使中国人民死伤超过4000万人,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7000多万人的一半以上。

作为参战国,中国战场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1942年,罗斯福这样评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但是,由于冷战的出现,中国战场的作用连同苏俄一同被西方社会打压或忽略。国际主流二战史学界长期认为,"二战中西方是主要战场,东方是次要战场,而在东方,中国战场又是次要战场",因而无论中国在二战做出的作用,还是为之付出的牺牲,甚至日本在二战中的种种暴行,一味被世界社会低估或者忽略。这成为日本在战后拒不道歉,打核战受害者牌而屡次博得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当老兵越来越少,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越发多元,每一场二战阅兵式的意义便在于"我告诉你的这些故事未来将是无价的。"由中国发起的这场二战胜利纪念阅兵,更像是召唤70年前老战友重新相聚,唤起抗日共同记忆的一场"群英会",每个参加阅兵观礼的国家不仅在重温历史,同样也是将认同中国战场历史地位的选票投了过来。

安倍晋三

大家都在看日本的投票

日本会在抗战纪念上投来怎么样的"票"?《中日战争1937-1945》作者拉纳很早便下过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将在亚洲打上很多年。

虽然战争的基调已经被确定了70年,但日本社会上下,迄今都在微妙地与70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做着周旋。8月14日,安倍晋三在国内发表讲话,为了日本20世纪的军国主义明确道歉。但这样的话语听上去是在表达歉意,却仍获得了日本右翼保守派的满意。

在讲话前,安倍对于"侵略"一词是否写入讲话稿,曾被报道使他思虑再三。而81岁的明仁天皇在新年感言中也巧妙地没有提到"侵略"与"责任",他说:"以战后70周年的节点为契机,学习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的走向,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以至于在日本民间,很多日本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但对于自身的"被害",日本却是牢牢记住。一位日本中学教师坦言,日本当局采用使得历史教科书枯燥乏味的方法,确保后代远离那场战争丑恶的真相。如果没有中韩两国的一贯以来的呼吁与反对,"南京问题"、慰安妇问题也不会出现在部分日本历史教科书当中。

更然人感伤的是,在日本有崇高威望的反战作家大江健三郎去世后,几十年来为中日友谊的奔走的日本左翼团体要么严重老龄化,要么已经悄然解散,有一天日本社会或将完全成为民族主义日本右翼的天下。

当日本可以肆意歪曲历史,以及战后美国的袒护,彻底道歉便成了今天日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反之,侵略历史在日本成为另一种不甘心:在中国抗战阅兵前夕,由美国助力,日本自民党拟着手制定海洋权益法案,为出兵海外做准备。曾参与杭州大轰炸的日本旧军舰加贺号也死灰复燃,成为新一代准航母在日本正式下水,投入使用。

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出席中国纪念抗战阅兵并不意外,甚至已经不重要了。

对于日本的不断挑衅,中国舰艇受邀开赴日本海,参加俄中海军联合军演似乎成为某种必要的回应。近期,中国还接连公布日本侵华战犯笔录,与韩国一同进一步公开日本侵略罪行。

或许,抗日战争今天仍是一个充满怀念,但也充满变数的胜利。虽然已经过了70年,但中华民族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东北亚仍然不够太平。此时,一场抗战胜利阅兵恰恰为国际社会一个展现了一个全景的战争历史与亚洲未来:中国等受害国只是希望一场来之不易的自由与胜利今天被国际社会更广泛认同,被更久珍惜,而加害国日本手握和平"选票",却做着再战的努力。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总监,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