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  >>  正文
王国栋:瞄准海外"学区房" ,中国买家来了
王国栋
2015年09月03日

"国外也有学区房吗?"开学伊始,一位朋友便抛给我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无论古今中外,为人父母都逃不开子女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很早就实施学区制的欧美发达国家, "学区房"同样是抢手货。近年来,为了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将投资目光投向海外,择"房"而居的故事频频上演,成为提升海外学区房价格的推动力量。

 

从美国说起:好学区与高房价如何相互成就

图片:美国就近入学的学区制拉高了好学区的房价。一份调查报告称,美国公立学校成绩较高的地区平均房价要比差地区高出20.5万美元。

美剧《The good wife》中,女主角的家庭横生变故,因为负担不起富人区昂贵的生活而搬到小公寓,孩子们也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移民陈莉看来,这个情节非常能够反映现实:美国的私立中小学首先看钱,有能力送孩子上私校,尤其是顶级私校的,非富即贵--阶层差异在教育层面上体现得很明显。
在美国,只有体现教育公平的公立中小学跟"学区"二字有关系,所有居住区都有相对应的学区划分,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但由于学区之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区房一直是美国家长们追捧的对象。去年,陈莉搬到耶鲁大学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居住,为了孩子上学也做了一番调研。"耶鲁周围有不少学校,最好的一所公立小学被我称为'耶鲁附小'。那所小学成绩好,环境好,有很多耶鲁教职工的孩子。我看中了一套可入读'附小'的学区房,可还没有联系上卖主讨价还价呢,就被告知房子已经售出了。一打听,原来那套学区房有十几个买家同时在抢!"美国家长对教育的投入让陈莉感慨不已,"我接触到的美国家长对子女教育都极为重视,这与我们以前的认识有很大偏差。"
目前,全美大约有1.5万个学区,公立学校的基础建设、师资、教学设备和校车服务花销很大,但联邦政府只提供总开支中的10%左右,州政府负担一半,余下经费则主要来自学区居民所缴纳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虽然需要长期为高质量的教育"买单",但好学区的居民并不将其视为负担:拥有一所好学校是房屋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房价高,征收的地产税就高,学校就有能力招聘好的老师、增加设施、提高质量,这又会提高本区的房屋保值程度,形成良性循环。
尽管市场热度高,但美国学区房的价格并没有贵得离谱,这是因为美国公立学校的入学条件并不与购房落户挂钩。即便家长在学区内没有房产也不要紧,租住学区的房子也能办理入学手续。

 

英国现状:激烈入学竞争推动购房热潮

图片:英国文法学校吸引着人们目光,超过八成的华人家长会为了子女的教育搬到优质的学区。

美国的学区制开始于英属殖民地时期,与之相比,英国实行学区制的时间要晚得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按居住地区分片招收学生。英国的学校也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种,公立学校由政府或当地教育部门维护并资助,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如果想要择校,只有购买学区房一条路可走。
在英国,人们对学区房的追捧更多地源于入读文法学校的竞争压力。作为英式公立教育最高水准的代表,文法学校与国内的重点中学类似,设有入学考试。与私校相比,这类学校升学率同样高--毕业生进入牛津和剑桥的比例在30%以上,并且是免费的,这对家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整个英格兰,文法学校只有164所,每一个入学名额都有12个学生来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私立学校。
作为踏入名校的最后一级台阶,文法学校对周边房价的带动作用自不必说。在伦敦,好的学区房比普通房产的价格平均高出5.5万英镑。在比较了英国各地公立小学的平均考分和周边房价之后,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学校的标准成绩考试(sats)分数每提高10分,周围住房的售价就会增高3.3%,大约是5800英镑。

 

买家来了:海外学区房遭遇中国"孟母"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学校对学区内房价贡献非常大,不过,如今海外学区房价格一路飙升的原因又多了一条:中国人来了!
"2010年,我在墨尔本读书。假期回国时,就有同学问我,是住学校宿舍还是寄宿家庭?我回答说,'都不是,我家在那边有房子'。当时,所有人都很诧异地看着我。"15岁时,王景文留学澳洲。考虑到在国外租房不如买房,他的父母在学校附近购买了一套面积近百平米的公寓。五年之后,像他这样为教育在海外置业的家庭已经不再是少数派。"我身边有不少华人家庭会选择在名校附近买房。现在在国内聊起这样的话题,也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他说。
有专家指出,留学低龄化已成为一种现象,孩子小,家长需要陪读,由此而激发的置业需求会越来越多。另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时间从两年增加为8年以上,这也带动了海外置业的需求。最近五年来,大批中国人在美国、欧洲、澳洲、加拿大等国买房置业,对他们来说,海外"学区房"的概念更加宽泛,私校和顶级公立学校附近的房产最受欢迎。
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也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中国人盯上了英国学区房》的报道,文中指出,不少中国人利用房市低迷的契机投资房产,其中为子女读书买房的比例高达60%。《英国房产周刊》之前也对英国华人做过调查,在伦敦,刚毕业的华人职业人士倾向于在交通方便、物业较新、价格相对便宜的东伦敦新区置业;可一旦结婚或生育子女,教育就成为购房置业的首要因素。除了伦敦的优秀学区,剑桥、牛津的华人新移民也在迅猛增长。
谈到这一话题,身在美国的陈莉也有同感:"如果只想实现短时间留学的话,让子女直接读寄宿私校显然是最便利的选择。但现在中国人与海外的交流多了,尤其是像我们这些'移一代',都在海外居住多年,为人父母之后就更倾向于做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趋势分析:用资产配置的眼光看海外学区房
"好学校与高房价的联系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经验规律之一。"经济学家Gibbons这样说。中国父母对海外学区房的投资并不止于教育,其中也包含着对房产投资回报的理性判断。当代跨国版的"孟母三迁",在某种程度上正被演绎为财富增值的故事。"投资学区房不仅可以节省一笔住宿费用,而且等孩子毕业之后,还可能从房价的上涨中获益。最初,人们考虑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现在,人们考虑的可能是如何让子女教育与投资理财双丰收。"陈莉说。
从深层次分析,中国买家在海外追逐"学区房",释放的是全球资产配置的信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资产配置是把汇率作为重要参数的。以前,作为资本价格的汇率被低估,国内资本多集中在房地产行业,而人民币汇率变化和经济低迷国家对中国资金的期待,使多年沉积在房地产上的逐利资金开始尝试全球资产配置,流向欧美房地产市场这块"价值洼地"。
海外学区房虽火,但对于将其视为一种投资的中国父母来说,更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此前也有报道称,某些国外大学周边的学生公寓、高层公寓,房价增长缓慢,租金收益减少,空置率可能上升。有投资意愿的家长们一定要睁大双眼,找准"潜力股"。


(更多海外投资信息请关注微信号 移民眼:wgdymy)

【责任编辑:管理员】
海外投资领域资深人士,关注海外生活、经济环境。美国和加拿大华人联合会副会长,中欧经贸协会理事,澳加美联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