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黑土藏忠骨,雪野冰花塑英姿。
“雪野冰花塑碑人”。丁陆洋 摄
六旬老党员金春燮是吉林汪清人,10年来,他为家乡的抗日烈士和抗联遗址修建了77座纪念碑。
金春燮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当过工人和教师,后来成为公务员,担任过汪清县委副书记、汪清县人大副主任。现在,他是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金春燮。丁陆洋 摄
汪清县曾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抗战时期,汪清抗日军民与日寇进行了105次战斗,603名抗日将士献出宝贵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历史事件旧址、烈士牺牲地和重要战斗旧址。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历史被人遗忘、部分遗址已经荒芜、不少墓地难以辨认。
“大部分的历史和遗址都被遗忘了,这仿佛在我心口插了一刀。”金春燮说,“这些烈士,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都应该让人们铭记。”金春燮给自己立了誓言:“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牺牲的英烈,自己有生之年都要给他们立碑。”
金春燮舍不得花钱,他奔波于全国各地、收集抗日英雄珍贵资料的途中,只吃最便宜的食物,住最便宜的旅店。但是他却筹集到了1300多万元为这些英雄修建纪念碑。
为了挑选纪念碑的石料,金春燮奔波于家和采石场之间。采石场距离他住的地方有数百公里远,10年间,这段路金春燮大概跑了一百多次。
为了节省政府部门和企业捐赠的资金,金春燮精打细算,既当设计师,又做施工者,事事亲力亲为。他被蜱虫咬过,被毒蜂蛰过,被蚊虫叮得不计其数。寒冷的冬夜,他就睡在一辆铲车上。
体验。丁陆洋 摄
金春燮第一个建的是“汪清县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纪念碑,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所在地,方圆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这座由金春燮协调汪清县林业局出资建设的纪念碑,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警示后人的重要场所。
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丁陆洋 摄
金春燮在汪清县东光镇庙沟村实地考察抗联遗址时,看到时任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的墓地非常简陋,不仔细辨认,根本看不出这就是烈士的墓地,金春燮为烈士落泪了。2010年8月,金春燮协调相关部门出资30多万元的童长荣烈士陵园一期工程如期开工。2013年9月,汪清县政府现次出资将陵园扩建。如今,童长荣烈士陵园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金春燮讲童长荣的故事。丁陆洋 摄
在汪清这片土地上,每位英烈的事迹都是那样的感人,催人泪下。12岁的抗日少年金锦女不幸落入敌手,日军逼她说出游击队的下落和粮食藏在哪里,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打死;抗日斗士姜春花是一位普通母亲,日军扫荡时,为了保护全村80多名抗日军民,不让怀里一岁半的女儿因哭闹暴露目标,硬是将乳头塞进孩子嘴里,然后把孩子紧紧搂住,等日军讨伐队离开了,怀里的女儿已经窒息而死。
“我一定要给她们立个碑,让后人世世代代记住她们。”金春燮筹集资金为她们立了纪念碑和半身雕塑。姜春花的小女儿徐今福来到汪清,抚摸着母亲的雕塑,泣不成声;金锦女的妹妹含着泪,紧紧握着金春燮的手说:我姐姐已经牺牲七十多年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我代表全家谢谢你们!
“一定要让烈士有尊严”。丁陆洋 摄
金春燮认为,伟大的灵魂不分国籍,都应该被铭记。
金春燮为一名日本士兵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这名日本士兵就是伊田助男。伊田热爱和平,崇尚自由,拒绝参加任何一次日军对中国人的杀戮,1933年初春,伊田助男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支持和平,反对日军暴行,并为救国军和游击队员留下了10万发子弹。
2009年7月1日,在伊田牺牲76年后,金春燮为其树起了一尊大理石纪念碑。石碑建成后,每年都会有日本民众到伊田的牺牲地祭拜。现在,这里已是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走进抗日游击队密营。丁陆洋 摄
1945年8月,苏联红军抗击日本关东军时牺牲了2100人。其中,有55名苏联红军被汪清百姓集中埋葬在一个山坡上。 2009年, 金春燮提出一定要把这55名苏联红军烈士好好安葬在汪清县烈士陵园中。
汪清县抗日游击队密营遗址。丁陆洋 摄
“抗联烈士,不分你我,不分国界,况且他们是为了我们的家乡解放牺牲的,更应该为他们建一个像样的碑。”金春燮说。
由于这些苏联红军烈士没有具体名字,金春燮就在墓碑上用金黄色的大字誊写“苏联红军无名烈士碑”,并将55座苏联红军烈士碑紧紧围绕在汪清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而立,象征着中国抗联精神与苏联红军精神紧紧相拥。
2012年8月,俄罗斯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来到汪清县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在这里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感谢中国政府为苏联红军烈士立碑撰文。
金春燮和烈士朴吉松的家人。丁陆洋 摄
“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金春燮说:“英烈的丰碑寄托了我们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并告诉我们的后代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2015年8月27日,中宣部将金春燮确定为全国“时代楷模”,他的故事被全社会传颂……
关于作者:刘明太,中国日报驻吉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