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  >>  正文
付敬:为公益而毅行100公里 结伴致远
付敬
2015年09月10日

1_副本

图片说明:本文作者和来自中国香港、荷兰和拉脱维亚的“毅行者”与近1000多位远足爱好者于8月29-30日参加了乐施会在比利时组织的慈善毅行活动,帮助主办方筹集善款。 摄影 Justin Jin

九个月前的元旦,我在布鲁塞尔郊区徒步行走了20公里。而正是有了这次愉快的经历,我在新年伊始便许愿:今年至少完成20次20公里的健走。

我将这一新年愿望放上了微信朋友圈,不久就引起了一位朋友的注意,并向我发来战书。蔡敏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布鲁塞尔经济贸易办事处的副代表,看了我的朋友圈她便积极地邀请我参加乐施会发起的100公里毅行者活动。该活动于八月底开始,参与者们将从德比边境出发,徒步100公里穿越比利时的森林、山丘和草地。

蔡敏君告诉我,这个活动简单来说就是邀请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徒步走,在30小时内完成100公里,并筹集一定的善款。

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别具意义的挑战,同时我也觉得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体力行做些什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生长在四川,从小我便早已习惯了漫漫的山路。因此,对于这一看似艰巨的任务,我信心满满。

就在我接受挑战不久之后,来自拉脱维亚、目前在欧盟机构工作的同传翻译Inese Duka和来自荷兰的记者Heleen van Geest也相继加入了我们的队伍,“香港能行 (Hong Kong Can Do)”整装待发(以香港命名是因为蔡敏君的办事处是本次慈善活动的赞助方之一)。

由于队员们各自的工作都很忙,出发前我们一共只见了两次面,外加一次50公里的预热训练。8月29日一早,我们便和另外1000名参与者共同出发,开始了100公里慈善徒步走活动,大家的终极目标是筹集到至少50万欧元的善款。

设定的路线基本是在比利时Haute-Fagnes国家公园周边,可以体验从亚高山到亚寒带气候的变化。

在烈日下,我们四人手拄登山棍,穿过了森林、山丘和草地、越过了河流和窄桥,终于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成功完成了旅程的前50公里。

在享用完van Geest的老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美味晚餐后,我们将水壶装满水,又连忙踏上了夜行之旅。皓月当空,银光透过高耸的桦树和冷杉洒向森林深处;夜晚的空气凉爽、沁人心脾,我们就这样行进在安静的旷野里。沉浸在绮丽的风景中,大自然的力量也竟像一剂良药般悄然治愈了我脚后跟的酸痛。

但长途跋涉却使得蔡敏君的膝盖受伤,下坡的时候更是疼得厉害,她只得跛着脚尽力跟上队伍。于是乎我们改变策略,兵分两路,由Duka和van Geest打头先行,我陪着蔡敏君在后面慢些走。当我俩到达相约的休息站时,她们不仅为我们准备了食物,更是为蔡敏君安排了医疗急救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三次短暂的休息调整后,我们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抵达了终点前的最后一个休息站,想着仅仅十公里开外的终点线,我们疲惫不堪却又满怀欣喜。而也正是到了这一步,我们才确信虽然蔡敏君的伤痛使我们的行进速度减慢,但我们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终点。

三小时后,我们一行四人手拉手越过了位于比利时德语区首府奥伊彭的终点线,这里恰恰也是28小时前我们出发的起始点。那时,掌声、欢呼、拥抱和奖牌迎接着我们。

其实给予我动力、让我坚持走完这100公里的就是van Geest念叨的一句话: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No Pains no Gains)。还有,队友的相互帮助以及蔡敏君忍痛毅行的精神也是对团队莫大的激励。

人群之中,van Geest的婆婆也在终点线那里迎接我们。她鼓励我说道:“你是个非常勇敢的年轻人。要记得,以后不管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只要想想这次100公里的历练、想想这途中你遇到的险阻,你就会发现人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正如她所言,我不会忘记跨越终点线的这一刻,它时刻激励着我向人生更大的挑战进发。还有一件另人高兴的事:通过四位队员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帮主办方筹集到了超出预期金额的善款。

我们团队的成功不禁让我想起了非洲的一句谚语:偌要走得快,独自上路;偌要走得远,结伴而行。

(本文是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付敬于9月9日在《中国日报》上发表的专栏文章,中文翻译为欧盟分社实习记者郜爽)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