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第一个数字油田、中国优秀创新城市、新中国第一大油田,一个世界上惟一用石油命名的城市。截止2014年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3.3亿吨,天然气723亿立方米,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等等。这一项项殊荣,这一组组数据,还有上升至国家高度的定位。无不向全国,向全世界彰显和抒写了新疆克拉玛依拔地倚天、衷感天地的辉煌篇章。
克拉玛依成就展。毛卫华 摄影
“沙漠美人克拉玛依”画中游。图片来源:克拉玛依宣传部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从此诞生,也标志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诞生,从此揭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开启了克拉玛依人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感天动地的辉煌创业历程。60年来,几代克拉玛依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誓死拿下大油田”的革命豪情,扎根茫茫碱滩,转战天山南北,鏖战沙漠戈壁,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找油找气工作,创造了一部奉献能源、产业报国的光辉历史。油气勘探由戈壁走向沙漠,由西北缘扩展到全盆地,由浅层延伸到深层,累计探明了26亿吨石油储量;油气开采从稀油、天然气扩展到稠油、致密油气,开发建设了30多个油气田;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累计生产的3.3亿多吨原油、723多亿方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入共和国经济大动脉,缴纳税费1900亿元,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炼化工业稳步发展,由一个年处理能力4万吨的小炼油厂发展成为年加工能力近2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化工基地。科技创新围绕石油石化产业链,形成了砾岩油藏和特超稠油开发、环烷基稠油加工等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技术,智能油田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传统生产管理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的利器。如今的克拉玛依油田,已经形成了上下游一体、产业链完备的石油石化工业体系、科研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油气储备、工程教育等各项业务长足发展,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等战略部署的加快实施,克拉玛依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将愈加凸现。经过60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拉玛依油田油气产量稳步增长,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了向现代化大油气田和国家石油石化基地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这是克拉玛依人对辉煌业绩的诠释,也是克拉玛依人实现二次创业的冲锋号角。
克拉玛依1号井继续流淌着工业原油,也成为克拉玛依的旅游景点。毛卫华 摄影
“没有水、没有房、没有床,没有电,冰雪就是我们的水,一个用梭梭柴搭起的小地窝子,就是我们的‘房’,潮湿的地面就是我们的‘床’,几根蜡烛就是我们的‘灯’”。 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的91岁张福善老人,这位克拉玛依的开拓者给记者讲述了那段艰难而又难以忘却的历史岁月。
91岁高龄的克拉玛依开拓者张福善老人。毛卫华 摄影
“原来我是河南鄢陵县卷烟厂的一名工人,由于卷烟厂濒临倒闭,为了生计,1954年初从新疆回来的一个老乡告诉我,新疆生活还可以,去新疆吧。我毅然决然在厂工会开了介绍信,抛家离业来到新疆的沙湾县,来到沙湾后我一直靠给别人垒火墙,拉棉花维持生计。县里领导曾经让我去工商局工作,我感觉工资太低,我没有同意。1955年我从报纸上看到独山子矿务局(原称)招工,我拿上沙湾工商局介绍信,又来到独山子。那个时候我对新疆一点都不熟悉,只知道在沙湾的西边,独山子怎么走?我在县里看到一辆军车,他们不拉我,我就宁把行李往车上一扔,跳上车就跟车走了,从此就开始了我的石油生涯”。
克拉玛依夜景 霓虹艳影(江池)。图片来源:克拉玛依宣传部
张福善老人说,我在独山子最终被分配到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运输队。1955年2月的一天运输队动员我去黑油山(克拉玛依当时的称谓),1955年3月2日一支由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组成的7人安装队员开赴黑油山。那时的3月正是新疆最为寒冷的时候,卡车没有篷布,我们一行7人坐在上面,迎着7、8级刺骨的西北风艰难行进。没过多久,我们的脚冻的僵硬,鼻子被冻的就像割掉一样钻心的疼痛,一个年纪小的队友被冻的竟然大哭了起来。我们为防止被冻坏,大家只好在车上蹦跳着来抵御寒风。
经过十几个小时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黑油山,一下车就有两个同伴被大风刮倒,大家相互搀扶着分别住进了一个小土房子和用梭梭柴搭起来的地窝子。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地窝子的门被堵死,我和另外一个队友差点被闷死在地窝子里,幸亏有外边的同伴扒开被大雪堵的门。就这样我们艰难地在这个没有草、没有水,甚至连鸟儿都不飞,朔漠连天、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黑油山,冒着几次生命危险连续战斗了两个多月,终于在这竖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井架。
克拉玛依城市一隅。图片来源:克拉玛依宣传部
而张福善的长子张红军在早年以诗《致父亲》的形式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和爱戴
《致父亲》
二十八年前,在准噶尔
你们竖起了第一座钻塔
竖起了克拉玛依的形象
——新中国第一座油田的形象
也竖起了你们自己的形象
从此,克拉玛依
骄傲而又永恒地
矗立在
世界的鸡形版图
而你——父亲的名字
却隐在历史之页的空行
如同石油这黑色的内涵
……
是啊!我们的前辈不仅仅是竖起了一座井架,他们竖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油田形象;竖起了中国人创业精神形象;竖起了中国人的志气;竖起了克拉玛依石油工人的伟大形象。正是这一竖起,1955年10月29日随着钻机的轰鸣声,黑油山1号井喷射出工业油流,她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油田横空出世,也打破了洋权威的中国“贫油论”。
第一口井喷油的喜悦。图片来源:克拉玛依宣传部
历史不会重演,历史的风尘褪去,但是历史会永记创业者的面孔。
弹指一挥间,斗转星移,60间沧桑巨变、60年矢志不渝、60年百折不挠、60年辉煌成就、60年可歌可泣。60载栉风沐雨、60度春华秋实。6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三代克拉玛依人来说,这是一个承载着光荣与历史性使命的地方,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她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她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创业史,一部为祖国奉献能源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各族儿女甘苦与共、顽强拼搏的团结史。60年来,三代克拉玛依人在一道道艰难坎坷中顽强奋起,开拓奋进,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展翅高飞,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实现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历史跨越。
克拉玛依成就。毛卫华 摄影
“试看今日之油城,竟是何等之气象!碧水穿城,是丹青自挥洒,长桥卧波,非弦管而嘹亮。……,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晚唱,妩媚千姿,可比绿野将萌;风情万种,最是华灯初上”。易中天的《克拉玛依赋》生动描述了克拉玛依60年的历史变迁。诗人艾青说: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
色彩斑斓的克拉玛依之歌雕塑。毛卫华 摄影
克拉玛依的辉煌成就就像朱德老总说的:“一个动人的神话”,并伴随着音乐家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克拉玛依是一座物质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她注定载入克拉玛依史册,载入中国史册,让人铭记。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