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生  >>  正文
孙瑞生:文化正唱响山西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孙瑞生
2015年09月17日

——写在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之际
9月的太原,金菊绽放,丹桂飘香。9月15日,为期7天的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着累累硕果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来自亚非欧24个国家、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的千余家企业,推出展品上万种。 7天来,主会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人山人海,观展群众累计超过25万人次,北京及兄弟省市的领导观展后给予高度评价:“规模大、水平高、专业化!”

长治黎城县的百只黎侯虎。孙瑞生摄影
长治黎城县的百只黎侯虎。孙瑞生 摄影
人们说:“站在山西的每一寸土地,脚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历史;随便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此言不假。每当说到文化,山西人便增强了许多自信,单说诞生在三晋大地上的人类文明“三个一”,就足以让世人折服:一座都城——襄汾陶寺遗址树起中华5000年文明的丰碑;一堆圣火——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把人类用火历史推前了100万年;一缕曙光——垣曲“世纪曙猿”化石将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
9月9日上午,在吉祥物“晋宝”的引导下,当山西省党政领导携同北京来的客人开启“文博之门”时,一场精美绝伦的文化盛宴便呈现在观众面前。会上,一位叫张斌的福建人对记者说:“过去只知道山西煤多,污染重,想不到山西有着这么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品种太多了,好多东西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

启动仪式上,吉祥物“晋宝”登台开启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之门。刘昱、宇巍摄
启动仪式上,吉祥物“晋宝”登台开启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之门。刘昱、宇巍 摄
山西南北跨度大、距离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在11市场馆里所展示的文化产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大同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璀璨夺目的铜火锅,这与大同人的生活习性有关,那里盛产羊肉,用铜火锅涮羊肉,在大同人看来是最好的享受。

大同铜火锅.孙瑞生摄影_
大同铜火锅。孙瑞生 摄影
朔州馆最显眼的依然是矗立在门前的应县木塔,在2013年的首届文博会上,朔州人用上千件瓷器拼接而成的木塔造型,熠熠生辉、富有创意,成为文博会上一大亮点,今年他们改用古色古香的木头作材料,木塔显得庄重典雅、高端大气,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应县木塔走进文博会现场。孙瑞生摄影_
应县木塔走进文博会现场。孙瑞生 摄影
在忻州展厅,几幅用莜麦秸秆制作的伟人头像层次分明、形象逼真,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观看。“手真巧,怎么能用麦秆做出这么精美漂亮的画来?”一位妇女惊叹道。记者了解到,这些作品的作者叫寇山,是位70岁的老人,忻州市忻府区张家庄村人,自幼酷爱美术,上世纪80年代初,受高粱秆贴画启发,开始创作麦秆画。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全凭手工完成,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

忻州市忻府区农民寇山用莜麦秸秆制作的伟人头像。孙瑞生摄影_
忻州市忻府区农民寇山用莜麦秸秆制作的伟人头像。孙瑞生 摄影
在长治展区,布老虎和上党堆锦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手工技艺。那布老虎色彩斑斓、虎虎生威,前来参观的女士个个爱不释手。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是长治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民间本土手工艺品种。堆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花草逼真诱人。用丝绸、锦缎诠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给这一民间工艺增添了神秘色彩。

晋南农民的手工绣花鞋垫和老布鞋.孙瑞生摄影._
晋南农民的手工绣花鞋垫和老布鞋。孙瑞生 摄影
展会上,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孝义的皮影、祁县的玻璃器皿、平定的刻花瓷、泽州的铁壶、新绛的澄泥砚、云雕漆器、闻喜的花馍等等,无不彰显了传统工艺的精湛与华美,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三晋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晋城泽州铁壶有着悠久的历史。孙瑞生摄影
晋城泽州铁壶有着悠久的历史。孙瑞生 摄影
除主会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外,本届文博会还在太原美术馆、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美术馆、昔阳县大寨村、汾酒集团、山西老陈醋集团、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设立了7处文博会分会场,让更大范围的群众感受到文博会的氛围。

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在文博会上推送的作品。孙瑞生摄影_
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在文博会上推送的作品。孙瑞生 摄影
与此同时,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山西当代书画展、当代中国画名家十三人作品展、文化艺术精品拍卖活动、国际工美大师现场技艺交流等活动。在馆内序厅中心舞台安排了61场地方文艺精品短节目演出和文化惠民活动,使观众在参观各类文化产品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

吕梁农民用核桃做的花瓶。孙瑞生摄影_
吕梁农民用核桃做的花瓶。孙瑞生 摄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博会还把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纳入大会演出安排,山西大剧院、青年宫演艺中心等地,安排京剧《陈廷敬》、晋剧《古城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戏剧《尧颂》、话剧《建家小业》、中国三大男高音演唱会等11部舞台剧14场演出。
9月的太原,是一年中最舒适宜人的季节,而文博会的举办,无疑成为省城人民群众的一场文化盛宴。七天展会期间,主场馆人流如织,各剧场座无虚席,人们都在尽情地享受文化的滋养和快乐。

平定刻花瓷。孙瑞生摄影_
平定刻花瓷。孙瑞生 摄影
然而,一个小小的文博会又岂能把山西博大精深的文化全部装进去,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山西历史悠久,人所共知,尧、舜、禹相继在山西建都。今年上半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经过多年考证,基本认定,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的“中国”,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成为信史。
说起山西文化的深厚来,山西省委宣传部改革与产业处处长胡彦威如数家珍,旧石器早期遗址全国发现了200多处,山西就有157处;中国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75%以上在山西;山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全国第一;世界文化遗产3处,位居全国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146项,位届全国第三。山西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座,历史文化名镇8座,历史文化名村32个。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现存古建筑28027处。现存唐代以来的彩塑12000余尊,古戏台2800余座,汉唐至明清寺观和墓葬壁画24000余平方米,现存石窟寺和石刻1100余处,现存历代长城1400余千米。此外,山西还被誉为“戏曲的故乡”、“民歌的海洋”,以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等四大梆子为龙头的52个地方剧种,占全国总剧种的1/6。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和木偶。孙瑞生摄影_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和木偶。孙瑞生 摄影
近年来,山西遭遇煤炭资源诅咒,经济逐年下滑,而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产业正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据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介绍,近年来,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25%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一手挖煤、一手挖文化”在山西已经形成共识,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三佳集团投资20亿元开发介休绵山景区,晋城兰花集团投资5亿元开发王莽岭景区,阳城县皇城村投资5亿元开发皇城相府景区,长治金鑫集团投资10亿余元开发仙堂山文化旅游景区……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三晋大地蓬勃展开。

文博会上的泥塑作品格外引人关注。孙瑞生摄影_
文博会上的泥塑作品格外引人关注。孙瑞生 摄影
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文化晋军”扬帆起航。近年来新成立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广电网络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山西影视集团、山西工艺美术产业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组成“文化晋军”旗舰编队。与此同时,全省还形成了王家大院、皇城相府、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等七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平遥漆器文化产业园、长治八路军文化产业园等19个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山西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山西有国家级景区151个,其中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82个,全省初步形成了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中部晋商文化、南部根祖文化、东南部太行红色文化、西部黄河风情文化五大文化旅游版块。下一步,山西重点塑造和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晋商大院等知名旅游品牌。”
文博之门开启,文化扬帆起航。文化正唱响山西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关于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