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速地把我们推向2015年,传说的爱情迅速演变成了两个男网友见面后其中一个在马路上哭喊“你连100块钱也不给我啊?”。当“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主流新闻后,越来越多的《喜剧之王》里那样的大叔在夜总会醉酒对着那些小姐喊:我要初恋,初恋啊。
爱情物化成房产名车,大家都怀念那不带一丝铜臭味的,单纯得发傻的感情。于是导演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上个世纪,对准了当年的青春期:看,多么纯洁的爱情。
以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又到如今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这部易中天为之献上“影评处女作”的影片。
大学毕业生关雨波在毕业后来到了山水清丽的土家寨锻炼,这“毕业后锻炼”的故事背景与文革里上山下乡知青多少有几分像了,只是上山下乡时,回城是不确定的,关雨波的时间表是半年。恰恰好的,他在土家小寨供销社再次相遇了高中同桌——身上有百雀羚味道的成丽雯。
关雨波符合所有不慕金钱的初恋女生向往的男生特质:口口声声要为成丽雯留在贫穷的山寨,背个破吉他,月圆的时候拿出口琴吹奏一曲。电影里成立雯的脸干净得和里面的小河水一样,让人喜欢得心里发疼。
李春波在《小芳》里唱: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河旁,从未流过的泪水,顺着小河淌。眼泪是眼泪,现实是现实。易中天在影评里将这个感情总结为克制,实际上到了80年代,他们并没有收到太多的外界阻力。村里的负责人也只是说了句:成丽雯成份复杂。成丽雯的爸爸支持他们,甚至同住的同事老田还做好酒菜创造机会让俩人相处。成丽雯的态度看似拒绝,实则暧昧。然而关雨波却依然并不坚定也不执着,他没有为这段初恋在这个山寨多停留一分钟,接到调令的第二天就乘上了返城的汽车,所谓留下来只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我特别希望这个电影在关雨波返城的时候戛然而止,这样可以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空间,也把这段爱情定格在相对美好的状态里,在纯朴的土家寨里面,短暂的年少的心跳,让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地感受初恋的味道。很可惜,这个故事非要把结局扒给大家看,于是时间又跨了世纪,镜头从美丽的土家寨来到了若干年后的男女同学会醉酒的宾馆和波涛汹涌的肉体。
成丽雯不是小芳,她虽然是“村里的姑娘”,但她读诗歌,看《大众电影》,她对关雨波当然是动心的,但她的拒绝不只是“为了关雨波的前途”,从他的发展历程他哪有什么前途?她看起来单纯,实则看透了未来,或者说看明白了关雨波的本质。成丽雯在她的处所里一边织那件分手纪念的三浦友和版毛衣,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起她的爸爸:为了她的妈妈留在小山寨后的桥梁工程师的无奈:其实他们经常吵架,男人需要用武之地。成丽雯问关雨波:你除了借酒浇愁还能做些别的吗?的确,他在小寨的时间也就是喝酒发呆,惟一作用是增加了守镇政府老田的工作量,每天得给他炒菜做饭。而他回城后多年的经历证明他果然是个人渣,还是只会借酒浇愁。
在分别后重逢的桥段,男导演和女导演是不一样的。同样是80年代爱情的影片女导演赵薇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无疑是站在了女性视角,她让背叛爱情的男方痛悔不已,功成名就地回到女方的身边,等她回心转意。而在《1980年代的爱情》里,男导演则把成丽雯打扮成了圣母。她只为他而存在:高中的时候身上百雀羚的味道给他温暖;毕业到贫穷的土家寨锻炼,是她让他把他乡当成故乡;在回城后下海经商折腾得一无所有,她又适时地献上她的肉体。至于没有他的那些年,她的经历被一笔代过,可有可无,嫁过的老公在重逢关雨波之前毫无障碍地死去了。
1980年的物质不如现在丰富,表达不如现在直接,但爱情同样没有想象的单纯,没有宝马当道的社会还有爹妈的成分、回城、国营、大学毕业等等。导演们拍的向青春期爱情致敬的电影也逃不过这些,他们虽然想迎合大众的心理,找到那样一个不物质无条件地无保留地去奉献自己的,但结局却总是被欺骗、被抛弃,单纯还是敌不过现实。这些中老年导演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圆其说地解释着青春期的初恋。如果当年的爱情如传说中的那么美好,为什么重逢后却变得如此不堪。
我毫不怀疑这部影片会让故事的背景的土家寨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至于当年的爱情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只能让经历过80年代的或者说青春期的人确信: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个把人渣?
关于作者:田雪绯,中国日报驻黑龙江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