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福  >>  正文
杨昆福: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应扮演更积极角色
杨昆福
2015年09月24日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国开展的国事访问,由于深具指标性意义,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而25日即将上演的“习奥会”更是未演先轰动,各国媒体密集关注,大阵仗报道。其中,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会晤时将就各自重视及共同关注的议题,如内外政策、双边关系以及国际区域形势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尤其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焦点。

那么,为何国际社会会如此重视“习奥会”及其即将探讨的各项议题呢?显然这与中美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拥有的相应影响力密切关联。从二战后以来,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秩序安排中发挥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在国际社会中奠定了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着本身的实力及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对世界热点地区及焦点议题进行介入,并依照美国的行为逻辑及国家利益处理相关事务。尽管随着其他新兴国家的逐渐壮大与发展以及美国综合国力的日渐下滑,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似乎呈现逐渐弱化的态势,但是,在当下国际社会中,美国仍然享有难以撼动的地位,依旧扮演无法从根本上取代的重要角色。

而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强劲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及长足发展,大幅扭转了过去积贫积弱的情形,并创造出了深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令国际社会瞩目的重大成就。2007年中国成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于2010年再度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是守旧的成长,而是极具发展潜力与创造力。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成功脱颖而出,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列。可见,中国在开创经济新的发展路径中具有一定的实力。近年来,中国规划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便是有力的证明,此举不但可驱动中国经济新一轮的成长,同时也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可能与后者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打造出新的共同体。可见,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除了依旧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时也展现出了敦亲睦邻、崇善尚美以及共同发展的极大善意。此举,无疑将在无形中再次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基于特定国家利益及战略考量,一些以中国为“假想敌”及“潜在对手”的国家对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侧目不已。它们要么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要么试图从战略上围堵中国。而作为这些国家幕后影舞者的美国,显然也对中国的逐渐壮大抱持警惕态度,尽管中国在不同时间各种场合,明示暗示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必然会对现有国际体系构成挑战,中美双方也并非“零和关系”,但美国尤其是其国内反华势力却似乎依旧持冷眼审慎姿态。

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名为“修昔底德陷阱”的术语被视为新旧大国难以逃脱的“铁律”。它指的是,新兴大国的壮大必然会对守成大国构成威胁,而守成大国也必将进行反制,最终两者可能会诉诸战争。这一所谓国际关系“铁律”,近年来在不断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焦虑。认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式微,会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而引发大国冲突,冲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于这样的担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于2014年1月接受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专访时进行了反驳,指出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并强调“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另外,习近平也在2013年6月与奥巴马进行会晤时,共同决定努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并且习近平还进一步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括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在此次启程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针对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美国国内一些人提出要对中国采取新的遏制政策的问题,习近平再度提及了上述2013年与奥巴马作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抉择,再次表明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坚定立场。

显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到了美国的顾虑,并不愿其烦地为中美双方增信释疑以及分歧的有效管控付出了不少心力。而为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更好地调和中美双方的关系,找寻两国更合适及合理的相处模式,中国正不断努力与美国共同建构“新型大国关系”。从中可见,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担当,而作为举足轻重的大国,美国更应展现出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格局,为提升中美战略互信做出更大的努力及为避免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做出应该的贡献。

【责任编辑:管理员】
供职于厦门卫视,多家媒体特约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