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  正文
周黎明:北京人在纽约
周黎明
2015年09月28日

只有在时报广场,你才发现老美也喜欢围观。这群手举相机的,是在捕捉大屏幕上不时出现的自己的尊荣,可谓selfie的超级放大。

我不是老舍意义上的北京人,我只是在北京工作而已。好在世界上有活力的大都市大抵都是外人居多,所谓的纽约客(New Yorker,即纽约人)又有几个是父辈祖辈就来纽约的呢?大家都是客,大家也都理直气壮地反客为主了。

我第一次来纽约是在90年代初,碰巧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阴差阳错去了王姬在剧中开的那家中餐馆。真不是以粉丝心态去的,因为那时我还没看过该剧,带了一个南京的参观团徒步寻找中餐馆,无意撞进去了。团员都是刚从国内来的,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姜文的角色刚到美国时打工的地方。那时刚来美国的中国学人或移民,多半需要去中餐馆打工,心理很不平衡,但回想起来,那种经历是很励志的,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来美国时似乎已经腰缠万贯,来这儿还奋斗什么呢。

时报广场时时上演着人跟车抢道的戏码,在美国实属不多见。

那时对纽约的印象是很挤、很旧。驱车过威廉斯堡大桥,看到所有裸露在外的钢铁都是生锈的,每当有城铁火车通过,感觉这桥如同电影里的卡桑德拉大桥,随时都会坍塌。纽约的基础设施很多都是一百年前的产物,显得破旧不足为怪,换一个角度,人家一百年前就已经那么发达了,当年再超前,也不可能预知后来的需求呀。

一些纽约人喜欢吹:"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而纽约是世界的首都。"这倒不是指联合国总部在纽约,而是一种城市自豪感,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站在中城(Midtown)的街道上,闭上眼睛,听着熙熙攘攘人群的只言片语,你未必能立马判断这是美国。我曾在曼哈顿街头观察,发现除了本地的上班族,过马路镇定自若的往往是外国游客,而美国的本土游客多半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惶恐状。这也难怪,美国其他地方都是车让人,到了纽约就成了谁都不让谁,一派适者生存的架势。所以中国人到纽约,通常不会不适应。

用一堆堆书籍来当作商品陈列的架子,是文化用于装点的妙用吧。

论高楼林立的壮观程度,恐怕也只有中国可以媲美,美国其他城市通常把高楼集中在一小块巴掌大的地方,绝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形成规模效应。纽约还喜欢不停地修修补补,每个block都有一块围住的地方,或者有一幢楼在重新装修,行人必须在脚架下的临时通道上蹑手蹑脚。只有一处纽约绝对不同于中国大都市,那就是时报广场不是步行街,除了新年倒数的那个晚上。我不知道广场的十多个人行过道上有没有出过车撞人的事故,但我觉得每次过街都是一场小小的历险,想必每一个司机和行人都默默遵循着自己家乡的交通规则。

时报广场(Times Square,不是Time Square)是名副其实的视觉中心,主要原因是霓虹灯之多之密,大概除了拉斯维加斯没有哪座城市可以企及,但赌城是所谓"罪恶之城",而纽约却总能把精神和物质,商业和艺术,时尚和赚钱巧妙结合起来,又不会造成违和感。时报广场最多的霓虹灯广告似乎是时尚牌子以及百老汇演出,但近日来,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广告也此起彼伏,出现在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看到的第一个中国广告是999,大约在48街、49街一带,离最中心的区域算是略有点偏了。如今,我居然在中心位置看到万达在销售武汉的楼盘,而且是全中文的,真是令人感慨。

这张照片能说明以下纽约现象:一,到处在装修;二,这是一所教堂,但除了尖顶其他都更像是一家时装店。当宗教场所设置在第五大道,上帝都成了名牌。

《中国日报美国版》的办公室坐落在43街和百老汇交界的拐角,从28楼望下来,朝东的霓虹灯广告尽入眼帘,南北的也能兼顾,唯一看不到的是自己一面的墙(即朝西方向)。斜对面有一个竖条的霓虹灯广告,广告语是"Our stage, your show",我等了很久,依然没看出在宣传什么产品。我猜很多广告都想出了特绝的创意,但最终忘了提产品,就好像中国的明星代言广告,我基本只记得明星的模样,不记得是什么产品,反正他们每人都要代言几百种。经同事提示,突然明白,"Our stage, your show"真可以成为《中国日报》在美国的定位--没错,舞台是人家的,但戏是由自己来演的,我们以前也叫"借船出海",道理是一样的。

看过电影《飞鸟侠》的都知道,百老汇的剧院因为年头已久,一般都空间狭小。但如今的媒体和娱乐舞台,大大小小不一而足,比如这两天打开YouTube就能看到大量介绍中国的广告短片,那便是一个大舞台,覆盖面远远不止纽约一地,美国一地。但小也有小的好处,百老汇的戏剧即便连演成百上千场,用人口比例来衡量依然属于小众,但它处于文化的上游,影响力可以波及很大很广,比如我们熟悉的很多电影最初都是百老汇剧目。在文化的天秤上,纽约(尤其是曼哈顿)是偏向精英一头的,各种剧院、博物馆、时尚名店、脱口秀录制场所汇聚一堂,随便闲逛,都可以认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其实,随着通讯和交通不断便利,这些功能是不必齐集在一处的。现如今,聚更多是象征作用,对于吸引游客最立竿见影。我一直觉得,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其实就是纽约,就是曼哈顿,就是时报广场一带,因为,没有机会在美国四处游览、深入民间的人们,看到的就是这高度集中的广告林。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双语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