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伟  >>  正文
冯志伟:秀美洞庭——生态经济两相宜
冯志伟
2015年09月30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描绘洞庭秋景令人神往。

益阳市南县饮水安全工程景观
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成功变身“国字号”, 环湖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年时间已经过去,洞庭湖区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这篇文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日前,记者赴自益阳、常德、岳阳等地进行采访,感受洞庭湖发展之变。
沅江——绿水青山见证渔村巨变

沅江万子湖村风景
此行第一站,记者来到了有“洞庭明珠”、“芦苇之乡”美称的沅江,沅江位于洞庭湖腹地西南部,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又兼顾生态保护的增长模式,在提高当地人们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赖以生活的周边环境。
万子湖村位于沅江市区东部,紧邻南洞庭湖,是一个渔业捕捞村。从2006年沅江市政府在万子湖村开展渔民上岸的安置工作开始,短短8年时间,这个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整齐、干净、明亮的房屋是渔民们现在的住所,这是八年之前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变化。当时,对当地渔民来说,“白天一张网,晚上一张床”,是“以船为家”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全村3000多村民都搬进了花园式的小楼房,人均住房面积约80平米,80%的家庭都买上了私家车。村里还成立了远程捕捞队,利用专业捕鱼技术,到全国各地的水库、内湖从事捕捞业务,解决了1500多名渔民的就业问题。
“渔民上岸之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船上,靠捕鱼为生,无房无田,有的甚至没有身份户籍,没船的人在附近的岸上用芦苇搭一个棚。那时候的老百姓,有病没地方治、有书没地方读、想赚钱没地方去,渔民的纯收入不超过一千块钱。渔民们上岸之前还被称为‘三船’:一船血吸虫病人、一船穷光蛋、一船文盲。” 提起当年穷困的窘境,沅江市万子湖乡万子湖村村支部书记边红德感慨万千,因为那不过是8年前的景象。
今年64岁的曾正安是万子湖村远程捕捞队的队长。他从96年开始做远程捕捞的生意,但那时并没有形成规模。2006年渔民上岸工程以后,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帮助他们找项目,曾正安建立了一个40人的团队,在全国各大中型水库开展捕鱼工作。他告诉记者,作为万子湖村年长一辈的渔民,他有责任让更多的年轻人因渔而富,“上岸之前的生活,连吃饭都成问题。去年,我个人有七八十万的收入,我的团队每个人每月的收入也能有五千到八千元。他们的业务最远到黑龙江、新疆、云南,另外周边大的水库都由我们团队承包。”
得益于沅江市“渔民上岸”安居优惠政策,曾经以船为家、过着漂泊不定生活的渔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舒适的住房,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如今,除了捕鱼,万子湖乡的渔民还拓宽了致富道路,发展芦笋经济也成为渔民增收的新途经。
沅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美娜告诉记者,在2008年以前,造纸业是沅江的主导产业,棉纺织业是重点产业,曾经都是沅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沅江调整发展思路,“宁要青山绿水,不要带血的GDP”,开始大力对环洞庭湖生态进行治理,关停了35家造纸厂和麻纺厂。为了不让种植芦苇的农民因需求降低而遭受经济损失,沅江市在2014年做出了大力发展芦笋产业的决定。目前,正在与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研发功能性产品和药品,沅江芦笋企业也从原来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2013年以前卖芦苇一年的收益不到2个亿,现在我们把芦笋加工成食品,去年成品大概有9000吨,产值是5-6个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15个亿,并且计划8-10年内达到100个亿。”
杨美娜说,重视环境保护其实是一个发展契机,经济模式转型后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益,从当地的发展经验来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是切实可行的。
常德——建设“海绵城市”

常德柳叶湖度假区千亩花海
离开沅江,记者又马不停蹄的赶赴距益阳市约100公里的常德市。在中国,以桃花源为名的地方很多,湖南省常德市就有一处。桃花源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后人以“世外桃源”一词来描述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常德市作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和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是迅速发展的现代版“世外桃源”。
常德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仅常德古城东北的柳叶湖水域面积就约为杭州西湖的3倍。常德市利用柳叶湖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了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基本市情就是“水情”的常德,借水起航大办旅游,已经尝到了甜头。落户柳叶湖的“华侨城欢乐水世界”今夏开园纳客,一举刷新了常德旅游景区单体接待人数的新高,2个月共接待游客66万人次,以至于高端酒店“一房难求”,就连卖泳衣的路边摊都赚得盆满钵满。
常德是中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开发雨水系统,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的时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人李远国向记者介绍,“常德正在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常德市全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因此,建设能够储存、调节雨水的海绵体城市对于节约用水及防止城市发生内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德已经开展了一些海绵体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城市内河沿线原有的排水泵站进行改造,并配套建设了生态湿地。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下大暴雨的时候,道路上的雨水能够渗到绿地和洼地中,广场、道路上的雨水能够快速流入暗渠和盖板沟,进入地下蓄水池,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的峰值,并且能够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喷泉等景观用水,既节约了用水,又防止发生城市内涝,同时还能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九月的常德秋意渐浓,记者在现场看到,常德市内河两岸植物生长茂盛、鲜花盛开,俨然“世外桃源”。
岳阳——城陵矶通江达海扬帆起航

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城陵矶新港区一期码头,洞庭湖水浩浩汤汤,巨轮穿梭鸣笛。当记者驻足在城陵矶新港区时,被眼前一派繁忙的港口物流作业所震撼。
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工委副书记王文华说,从2012年开始,城陵矶相继启动“一区一港四口岸”申报建设工作。2015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城陵矶新港区,全力推进沿江开放发展,力争将城陵矶港口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阵地、湖南省东进出海的“桥头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前沿,呼应了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经济区战略。
王文华介绍,城陵矶新港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重大优惠政策叠加区,拥有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固废进口指定口岸四大平台,是湖南省发挥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优势的核心平台。
目前,城陵矶港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建成后,城陵矶港的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68万标箱。“我们现在利用一区一港四口岸这个优势,瞄准百万标箱,亿吨大港这个目标,加力加速把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极力围绕国家战略层面的优势,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以港兴业、以业强区、以区拓城。”王文华说。
今年5月13日,湖南省政府在城陵矶新港码头举行了盛大的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东盟接力航线开通仪式,全力打通湖南通往世界的出海口。
港务集团的成立和接力航线的开通,缩短了岳阳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运输时间。王文华表示,今后城陵矶还将引导长株潭进出口货物直航运输,全力打造“黄金航线”,进一步强化作为湖南水运桥头堡的作用,加快形成湖南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
关于作者:冯志伟,中国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