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  正文
康斯坦丁:线上大巴如何走出死胡同?
康斯坦丁
2015年10月09日

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企业之于消费者的出行方式就进行着大肆改造,先有滴滴、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再有关于Uber是否系黑车的大讨论,今年巨头们又进入大巴领域,继续挖掘新的出行方式。从时间点来看,互联网巴士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相关公司竞争比较激烈,其中,滴滴巴士大手笔投入5个亿,接我云班车则在9月份拿到阿里巴巴的大额投资;从发展效果来看,互联网巴士又像是一个夕阳产业,有些企业还没有充分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在过了一把烧钱的瘾之后轰然倒地,而线路同质化、服务同质化,连遇到的问题都同质化,证明线上巴士还不是很新,充其量只是一个传统巴士停靠的站点,而除了资金之外,差异化服务才是关键,换句话说,谁能率先提供差异化服务,且资金充足,谁就是赢家!

图片1

线上大巴的起源就是服务于白领阶层,这些人自诩学历高,出入整洁干净的高级写字楼,每天同满身尘土的农民工挤到地铁里,总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同时,他们只是外表光鲜,真正算下来压根赚不到太多钱,莫说每天叫滴滴专车,经济上扛不住,就连北京宣布地铁涨价也让他们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互联网巴士正好迎合了白领的需求,干净、整洁、专座,让他们有种“我其实是上流社会”的错觉,而补贴力度又让白领们神情淡定地享受着“一分钱出行”的好处,但运行几个月来,互联网巴士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高潮,在一些冷门线路甚至永远都凑不齐出行人数,其他商业模式更是无从谈起。从用户体验来看,白领之于互联网巴士最大的抱怨就是时间点,一般来说,互联网巴士早上会在8点之前发车,晚上则不会留到太晚,这种固定的发车时间,与白领多元化的用车需求形成强烈矛盾,一些临时加班的人在错过发车时间之后,又不得不返回做地铁,这样的事情有过几次,消费者非常容易忘却,更尴尬的是,线上巴士又不能贸然增开冷门时间段,毕竟,冷门时间段做地铁更舒服一些。

中国的互联网巴士,刚刚发动就走进了死胡同,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从业者尚没有思考出任何的创新服务,现在只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罢了。如前文所述,这个领域要做大,势必要找到差异化和颠覆性服务,事实上,只要创意够好,消费者从来不差钱。

定制服务,多功能大巴刚上路

其实,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应该有自己的属性,比如嘀嘀打车就是满足普通市民的出行需求,而专车又含着一种品味在里头,说追求品质生活也好,说简单地装逼也罢,又或者单纯地为有车一族分摊油费,总之,专车的火爆正是找准了消费者需求。而互联网大巴的特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着白领需求,但也仅仅提供了一个时间相对僵化的座位罢了,那些真正差异化的服务,尚在襁褓之中。

大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且漫长的路程相对无聊,这样的场景之于商人来说无疑是具诱惑力的场景,他们能趁着消费者无聊至极,卖出任何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WIFI已经成为任何场景的标准配置,一个论坛或者餐馆的成功与否,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话题和菜品的质量,而是他们提供的WIFI速度有多快。在漫长的旅途中,乘客们最依赖的就是智能手机和iPad,有WIFI,大巴就能通向天堂,没有WIFI,大巴就像开往地狱,所以,真正优秀的互联网软件绝对不能只是大巴信息的挂靠平台,在大巴上安装WIFI这种事儿是最基本的创意要求。

另外,线上巴士的盈利点不仅仅是车票,他们真地没有必要把座位空间弄得跟保定火车站的黑车一样,新兴的大巴应该尝试着创造出移动办公场景,把座位换成宽敞的沙发,再配上网线,插座,这样一些商务人士在去往公司的路上就能把电子邮件读了,相应地付点费用应该不会有太多怨言,更美妙地尝试来自于线上巴士有望与企业合作成为员工的专车,而移动办公场景的加入,也是企业老板们希望看到的,他们真地希望员工在任何的时间都处於工作状态,几个车钱比起工作效率的提升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办公势必会成为趋势,而互联网大巴则是这个趋势的受惠者之一,他们有空间、有信号、有电,甚至是一个不错的交流平台。相信在未来移动办公的大潮中,应该会有线上巴士的一席之地。

线上大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除了白领的需求之外,线上巴士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旅游。现在,景区的大巴凭借垄断经营,经常把自己的大巴开进自己的商店,逼着游客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而且冷门路线价格一直不透明,要价多少全凭司机的心情,而消费者则没有参照依据,挨宰之后还要安慰自己说:出来旅游,不就是找一种花钱的赶脚吗?其实,笔者坚决支持线上大巴涉足旅游业,它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规范收费价格,这个完全可由巨头主导,协调平衡附近景区的车调资源,且公开价格,这样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只要有手机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合适的车辆,而且万一出现异常状况,追踪起来也比较容易。

平衡景区资源、公开出行价格也只是“线上大巴”的基本任务,事实上,这是一切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核心属性。另外,针对旅游行业,线上大巴可以尝试在出行路线上下些功夫,事实上,出来旅游的人多半都是工作有压力,也是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追求的是一种心情和境界。有鉴于此,一些线上大巴推出了定制化路线,一方面,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行路线,另一方面,大巴将这些有相同志趣的人凑到一起,而且把公司的创意与消费者结合起来,这样就衍生出社交属性,说高雅点叫邂逅,说低俗点叫“约-炮”,当然,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的。比如线上大巴可以提供以满足情感需求方向的路线,像什么江南水乡一日游、冠希哥最爱的拍摄地点、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等等,总之,差异化服务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创意,把干瘪单调的大巴变成了一个容纳兴趣、文化、情感的温馨场所。

笔者支持互联网大巴的发展,希望他们能尽快走出死胡同,事实上,我们应该支持一切可以改善人类出行的工具,而且相比于滴滴专车,互联网大巴不存在运营资质问题,省去了传统势力的围剿和社会大讨论,他们同任何的共享经济一样,传递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市民使用公共的交通工具,若能蓬勃地发展起来,中国的雾霾应该不是绝症。(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