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有颇多亮点,除了被人交口称赞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还包括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四个全面”写入公报等等。其中,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尤其值得一说,惜乎在大众化议题中,有关创新的重要论调被淹没了,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与反响。
此前的五年规划,从没有把创新单独作为一种理念来论述,而这次不然。且看一些表述:“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无论“摆在核心位置”,还是“贯穿一切工作”,乃至于创新发展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用词都极为讲究,都蕴含着极致表达,这意味着中国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央提到的创新,绝非单向度的创新,而是“全覆盖、全方位”的创新。按照公布的提法,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这亦属大跨越。众所周知,一说到创新,我们很容易想到科技创新,比如2006年1月9日的全国科技大会,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坊间解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而如今,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显然更全面也更深刻。
其实,创新的大道理谁都会讲,创新的巨大意义也不用多说。只举两个常见案例。试想,如果屠呦呦等人,不是传承中创新,改用以沸点在60摄氏度下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能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吗?
袁隆平之所以研究出“籼型杂交水稻”,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个生动细节是,袁隆平当年正在试验田里工作,一名老教授对他说:“水稻是自花传粉,你搞杂交水稻是对植物遗传惊人的无知。”袁隆平却敢于“颠覆”与创新,终于研究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说过,“要是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高产早稻新组合“威优49”倍受赞美,他却自揭其短,指出这个品种还存在抗性较差、生育期较长的缺点,随后又一如既往地投身田间,全身心投入改进工作中。一次次创新,成就了杂交水稻的成功,也成就了袁老今日之声名。
创新不易,所谓知易行难。创新力如何显现?首先需要创新主体有创新精神,比如,企业家应冲在创新前沿,如果企业家不是想方设法创新,而是小富即可,套了利就花天酒地享受,企业不仅难上新档次,恐怕很快会难以为继。其次,需要政府做加减法。所谓加法,通过加大投入,提供支持,为全社会提供创新动力等等。所谓减法,即降低创新门槛,打破束缚在创新身上的种种限制等等。正如李克强总理所称:创新需要自由空间,首先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给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一片自主天空。
诚然,企业家要创新,科研人员要创新,政府更要创新。一定程度上说,政府创新管理,就是为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创新之路清障。不彻底松绑,创新就伸展不了手脚;无法轻装上阵,创新就行之不远。当前,各级政府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正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说到创新,还应承认一些明显的掣肘性因素,比如故步自封,缺乏远见。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之所以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正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稍微一想,便不难理解这种说法的深意。再举个我们都较为熟悉的例子。
柯达公司曾创造全球传统胶卷市场的神话,在辉煌时期,占据全球2/3的胶卷市场,可是后来却破产了,死于数码产品的巨大冲击。其实,柯达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但是它们担心这一新业务,会对传统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而将数码影像技术“雪藏”。殷鉴不远,我们中的一些企业、机构和创新者,一开始创新劲头十足,但初尝甜头就安于现状,昔日的创新者成了创新的最大障碍。
此外,保护创新还必须打击造假,保护知识产权。否则,你辛苦创新出了新产品,却很快被山寨,创新者就变得意兴阑珊。一定程度上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火种,就是激发创新的热情。李克强提出,“要不断清除制约‘双创’的障碍,尊重市场规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显然有所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战略,也正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目前全国各地兴起创客空间,“双创”热火朝天。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谋创新也是谋未来。正在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速度换档、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离不了创新。当“双创”成为时代关键词,当创新成为制度自觉,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就更有信心。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