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福  >>  正文
杨昆福: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杨昆福
2015年11月09日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由于"十三五"规划既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又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影响力亦是不容小觑。为此,规划建议用了22000字左右的篇幅,全面阐述了中国未来5年的国家战略布局及发展蓝图,不仅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而且深具全面、宏观及长远的战略高度。其中,创新发展的论述尤为引人关注。该部分长达4713字,用了占全文两成多的篇幅,对发展新动力和新空间的培育与拓展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乃至产业新体系和发展新体制的构建,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等各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且,纵览规划建议全文,"创新"也成为高频词,共出现了71次。可见,创新及创新发展之于未来5年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之下,中国如何在新的内外发展环境中,保持乃至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然成为当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强劲的内驱动力也便成为应有之义。为此,规划建议在"创新"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大处着墨,赋予其较高的分量,并凸显出其的重要性。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定位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在论述创新发展时,规划建议也指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等等。从上述相关论述可知,在"十三五"期间的中国国家发展蓝图中,创新发展将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

而在创新发展场域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疑是重要的路径。所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相关资料,其含义简言之,就是要靠科技创新,而非传统劳动力及资源能源来驱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就是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各种要素的效率和效益,强化各个方面的对接能力,使创新成为促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由此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着力,推动产学研等各个领域的有效融合,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已成为可以乐见之事。而政府职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角色定位也将进行大幅调整,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制度支撑及外部环境。一些前沿性创新研究及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得到鼓励,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及重大创新领域的国家实验室也将陆续实施和组建,整个社会或将形成较为浓厚的创新发展氛围,此举无疑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上述新的战略布局之下,相关各方只有主动融入及善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为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在越发激烈的国际发展竞争环境下,继续赢得主动提供更多的助力,并因中国国家整体综合竞争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从中得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整合程度愈来愈高的新局之下,单一经济单位面临的国际竞争无疑已越发激烈,而有实力雄厚的国家作为后盾,并为其创造各种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显然将有助于单一经济单位或经济联合单位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对此,规划建议也就"十三五"期间的"开放发展"方面进行了着墨。从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完善,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形成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乃至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论述。其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更是值得关注。在笔者看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及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等方面,无疑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及主动权。笔者认为,在统筹国家发展的国内外两大战略布局中,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无可讳言已成为重中之重,它显然是中国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根本",同时也是中国打造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供职于厦门卫视,多家媒体特约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