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东  >>  正文
胡美东:连家船民的岸上新生活(下)
胡美东
2015年12月29日

溪邳村
36岁的溪邳村民江松冰说自己是在船上出生长大的。“当台风来的时候,我们的家就像一片落叶,在汹涌的海浪中飘摇,”她说,“那种无助感仍让我记忆犹新。”在14岁时她和父母迁居上岸。江松冰是一部分能够上大学的年轻人之一,毕业后她回到溪邳开了一个养鱼场。她的年收入多于10万元,现今居住在一栋三层的楼房里。“如果我现在还在船上生活,我不可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手握最新型号苹果手机的她说,“你无法想象船上的生活有多艰苦。”

1.溪邳村民过去住的船寮
溪邳村民过去住的船寮

渴望上岸上学的孩子
渴望上岸上学的孩子
村委会主任江宽全说,典型的船民家庭三代都生活在一条小船上,陈旧的甲板上挂着破烂的渔网。他们用捕获的小鱼和虾换取米和蔬菜。下雨的时候竹蓬还会漏雨。
村里的图书馆陈列了记录着船上生活的黑白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有几个瘦弱和半裸的村民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划船。

过去渔民小海捕捞的情景
过去渔民小海捕捞的情景

连家船老照片
连家船老照片
在2013年,所有的船民家庭都搬到了岸上。溪邳村现有632户居民,超过2600口人,有多于1000名村民从事渔业生产。去年,人均年收入达13590元,突破了90年代的850元。全村收入也在2014年上升到100万元,远超90年代初期的66000元。

溪邳村的第一座房屋——
溪邳村的第一座房屋

溪邳村主街道——
溪邳村主街道
“船民曾经生活在贫困中,还要遭受岸上居民的蔑视,现在我们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江宽全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帮助我们脱贫,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补贴金、职业培训和养鱼场的鱼苗。”他称溪邳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2000万元,包括了公园和养老院。
村民享有“高级”医疗待遇
我在溪邳村海岸边拍照时,正好遇见溪邳村村民陈玉华,他正扛着缝纫机往家里走,他说刚补完渔网。他父亲陈成妹,躬着背跟在儿子后面。
陈玉华30多岁,因为大哥出海遇难,加上70岁父亲得癌症,生活比以前困难,属因病因灾返贫个案。

1978年,溪尾船运公司701船开拓外海运输市场,前往舟山普陀沈家门运输水产品
1978年,溪尾船运公司701船开拓外海运输市场,前往舟山普陀沈家门运输水产品
溪邳村原书记刘向禄对记者说,玉华父亲的癌症治疗费用由新农保支付70%到80%,剩下的全部由村财负责报销。

70岁身患癌症的溪邳村民陈成妹在村头遥望大海,他的大儿子因海难去世.但是他的医疗费用由新农保和村财全部报销。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70岁身患癌症的溪邳村民陈成妹在村头遥望大海,他的大儿子因海难去世。但是他的医疗费用由新农保和村财全部报销。  中国日报记者胡美东 摄
70多岁的溪邳村原书记刘向禄,1960年就任溪邳村大队书记,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人。他高挑消瘦但精神矍铄,高高的额头上留下一些饱经风霜的皱纹。他出生在连家船上,他对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却总是轻描淡写。
刘书记介绍,2014年,该村村财收入105万元,全村的新农保、社保、医保70多万元都由村财负责。村财主要来源是对外承包的集体资产400多亩的虾塘租金。
刘书记说,连家村疍民上岸后的生活直接成本下降了许多,船上每年要换一条棉被,船身每年也要修理,每条船10年就得报废。每年修理费用占船价的33%。还有船上生火用木材也得到岸上购买,每斤30多元。

福安市溪尾镇溪邳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及住宅效果图1
福安市溪尾镇溪邳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及住宅效果图
刘老书记带记者到村民林友全家,这是三层的新房子。林友全52岁,1999年上岸,4个兄弟一个妹妹。他对我说,他们一家都出生在船上,由岸上接生婆到船上接生。他搬到岸上家里第一天睡得特别熟,船上毕竟会摇晃,睡眠质量差,特别到台风天气,带现在还惊魂未消。现在每年靠养殖虾蟹收入10多万元,生病不用担心,医药费由新农保和村财支付,两个小孩都上了大学。

龙须菜喜获丰收
龙须菜喜获丰收
村委会主任江宽全说,他还说每一个村民都拥有医疗保险。到2020年,每个村民的实际收入会达到27000元,全村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 “这并不是从船上迁居到岸上的简单改变,”他说,“而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

溪邳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溪邳村村民的幸福生活。中国日报记者胡美东 摄
笔者离开溪邳村的时候,对这个有传奇色彩的村子有些依依不舍。我很赞同宽全主任的观点,溪邳村等连家船民上岸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3.如今的溪邳小学
如今的溪邳小学
这种转变经历了数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这是怎样的精神呢?
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所说的“滴水穿石”的精神!
关于作者:胡美东,中国日报驻福建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