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平  >>  正文
康国平:罗辑思维的跨年是不是骗局不重要
康国平
2016年01月07日

我的微信群里,元旦那天很多人在讨论罗辑思维的跨年活动。有朋友还专门写了批评文章,说罗辑思维的跨年活动必须倒掉,是一种骗局云云。还有一篇文章,叫《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http://tech.163.com/16/0103/09/BCD6HMDK000915BF.html) 底下就有很多人表示不同意意见,最后都快打起来了。我的朋友圈里面,12月31日晚上到元旦当天,也有大量朋友转发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各种“干货”、“牛逼”、“不得不看”、“精要版”等关键词都上去了。还有人说,罗辑思维不光卖票,还卖现场广告位,算正常商业行为,有啥骗不骗可言。有人还问我,如何看?

我真不敢多说,说多了怕别人说我酸,看不得别人的好。我就发了一小段,如下:

罗辑思维是新时代中产文化消费标配。一个跨年演讲的活动一卖20年的事,也谈不上诈骗(都算心甘情愿),更谈不上传销(是可转让么?),最多算文化消费的新的皇帝的新装。
陌陌和豆瓣的流行,朋友圈的晒听名人明星演讲的ppt背板或高雅音乐会,文化水准不管高低优劣,表达自我的意思都差不多。总得有人开始文化消费嘛。
唯一不理解的是,你都中产了,跨年为嘛不跟自己家人在家一起过,而是听一个和你除了金钱关系没有任何其他关系的人瞎侃过去的一年?

我的意思是,跨年这种重要的时间点,最好的度过的方法是和家人在一起。当然,年轻人只是一个人过的除外,你可以去跨年活动,认识另一半。或者某些创业者,去跨年找合伙人另算。普通人,你也不用担心跨年的扯淡第二天会没人形成文字给到你,何必冒着大冷天,去到一个莫名的类似于传销的场合去,听别人洗脑呢?而且一洗脑就20年!

博客中国的甜夏还请我写一篇深度点的文章。我觉得评价这个纯商业的事情,完全没必要深入。我也深入不起来。就前面那几句评价,我认为说得很清楚了。最多加上一些对年轻的罗辑思维粉丝的建议之类的。但我又怕写了文章或建议,罗辑思维的铁粉会骂我。我记得以前我写过一篇,思路差不多,我仅仅是不想和罗辑思维产生冲突,所以故意把“罗辑思维”写成了“逻辑思维”,结果就一堆人跳出来骂我。说什么“先把逻辑罗辑搞清了再来骂人”,在罗粉眼里,任何批评或文字,都成了“骂人呢”。他们就不认为有人故意写错的情况,一直在那里显示自己的智力优势。不好整。

更多人认为罗辑思维在普及知识和趣味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点我是认同的。比如有人就是听了罗辑思维的推荐才去看书,也有一些人是听了高晓松的视频才去看那些历史故事类书。这个角度,他们的普及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我说的“中产文化标配”这个标签说的就是这意思。

但个人建议,听罗辑思维,不如打开维基百科,或买套百科全书,按词条去读。维基百科更系统,也更好控制自己的阅读广度。起码没有恶趣味,知识点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罗辑思维的一些卖弄,肯定要强不少。

另外,为什么大家会为对罗辑思维的理解不同而吵闹起来,特别是有人说罗辑思维就是个骗子,一定会吵得不亦乐乎。这种因对他人的宽容与否而吵起来的事情,真不必奇怪。从这个角度,说罗辑思维的跨年到底是不是骗局,并为此大吵大闹互相攻击,也就不重要了。

中产之间,为罗辑思维一定会打起来的。阶层之间的冲突,必需借助对偶像的崇拜或理解的冲突来彰显。这个偶像,可以是政治人物,娱乐明星,或者一场综艺节目。就和“你也配姓赵”的想法差不多。经常看他们在评论里打架如此:你不听不花钱买人家的内容,你不尊重知识有价,你连IP都不尊重,你连罗辑和逻辑不分,有什么资格批评别人?我竟然无语反驳。

不为罗辑思维打起来才不正常。如果都洗脑成功,就不会打起来。但世界上,哪有这么容易洗脑成功?

我对罗辑思维无恶意,对罗辑思维背后的人也无恶意,对罗辑思维的粉丝更无恶意。唯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人,能真诚对待自己所需。或者如果你把“时间的朋友”这样的年度大事件、观点大杂烩当成20年的成功学演讲,你大可现在去听一场。但你愿意20年的成功教化后,还在成功的路上狂奔么?你傻啊。

再说一遍我的建议:
1、听罗辑思维,不如打开维基百科,或买套百科全书,按词条去读。
2、千里迢迢20年赴罗辑思维跨年现场的约,不如和你自己家人,在家呆着。
3、时间最不是自己的朋友,时间是最不忠诚的第三者。它插足起来,无声无息,你奈何不得它。

这个帐号的文章会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移动手机上阅读,包括Wifi万能钥匙,ZAKER,博客中国,微博长微博,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如果您是在这些终端阅读到这篇文章,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共账号: mobilewtf 小恶心微吐槽

【责任编辑:管理员】
IT评论人,移动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