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政策释放的红利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人看作"座上宾"。2014年起,中国与美、加、澳、英等国达成互惠签证协议,人员往来愈加便利,而与澳、韩等国自贸协定的落地则带来更加开放的经贸、投资平台,经济叠加和交融渐成大势。
互惠签证协议 受益者不仅仅是游客
图片:2014年11月12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为首批中国公民颁发最新签证的照片。除美国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也先后与中国达成互惠签证协议。
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送出了一个大礼包:中国赴美签证有效期放宽至10年。
当一个国家研拟签证政策时,必定要考虑对象国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不用每年续签、10年内可随时往返美国的新政给想要赴美旅行的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却不仅仅是渴望"说走就走"的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涌入美国,美国国家旅游局主席克里斯托福·汤普森曾算过一笔经济账:"中国人每趟旅行人均花费超过6000美元,比其他国际游客多30%。"愈来愈多的中国游客也为当地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多从业机会,旅游地中餐馆的生意也非常好。"(他们)在美国多待一天,吃、住、行、门票、小费等都会增加,对整个产业链都会带来好处。"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早在新政公布时,白宫就预计,2021年将有730万中国游客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贡献850亿美元,并帮助增加44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是2013年的4倍之多。
宽松的签证政策也促进了中国人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供职于财富行业的投资顾问杨波顺利拿到10年期的美签,一年要来美国多次的他,再也不用年年跑使馆交材料了,省去不少麻烦。他认为,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了解,是很多投资人选择投资目的地的前提条件。无论投资、置业还是移民,都需要便利的签证政策做后盾。"更加便利的往返政策给了中国人更多认识和选择美国的机会,未来私人股权投资、房地产交易等投资活动将得到极大鼓励。"杨波说。
中国人赴美是增进美中经贸合作、刺激美国内旅游消费、拓宽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强心针"。看中中国经济红利的输出能力,除美国之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先后与中国达成互惠签证协议,就连一向"高冷"的英国也加入其中:自2016年1月11日起,英国向符合原6个月多次有效访客签证条件的中国申请人自动颁发2年多次有效访客签证,同时,英方将继续根据申请为符合条件的中方申请人颁发10年有效签证。而就在4个月前,英国《每日电讯报》还曾引用英国一些商界领袖的言论,他们指责在吸引中国人赴英旅行、考察一事上,英国政府的措施不够大胆。
"以往,由于英国签证程序的繁琐,中国游客更倾向于前往申根国家旅游购物而不是英国,导致英国每年损失10亿英镑。"分析人士透露,最新公布的中英签证互惠措施正是就上述问题的"对症下药"。统计显示,每名访英的中国游客平均花费为2688英镑,同时,每22名中国游客访英,就能为英国旅游业带来一个工作机会。
自贸区"朋友圈"扩容 不只带来便宜的海外商品
图片:"中澳自贸协定"生效1月有余,山东青岛口岸首单中澳自贸协定下的进口葡萄酒开始上架销售。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提振作用。
签证互惠新政带来的助益毕竟局限在个体红利上,相比之下,自贸协议对中外经贸往来的提振效应更加巨大。
目前,中国已与包括东盟、智利、瑞士、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4个自贸协定。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实惠。比如,中韩贸易协定让泡菜、韩国护肤品等大部分商品更便宜地进入中国,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协定让榴莲、山竹、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不再是奢侈消费,中澳自贸协定让85%澳洲出口中国的商品享受零关税。除了满足消费者的"胃口"之外,伴随着贸易创造、贸易转移效应,投资创造、投资转移效应也在显现。
以中澳自贸协定为例。该协定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各个领域,在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对于来自中国的私营企业投资的外资审查门槛将放宽到10亿澳元(约合53.9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投资额在10亿澳元以内的项目将不必接受审核。在两国迄今已商签的自贸协定中,这一协议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
高水平的投资开放承诺背后,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大趋势。据统计,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对接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新消费、新投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走出去"战略将创造新的开放红利
过去,开放的红利是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制造,而今天,这个动力已经减弱。在全球配置资源,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中国正在通过"走出去"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创造新的开放红利。
就现阶段而言,全球经济正进入危机后的调整阶段,这时的开放红利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比如欧洲区域贸易要恢复至债务危机前的活跃度,包括英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经济转型。要想实现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中国力量十分关键,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升级等都需要来自中国的资本和企业参与。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下,中国新的开放红利正不断为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而中国也将通过本轮开放,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